首页 - 要闻 - 人物动态 - 正文

滴滴快的合并:新公司总裁柳青专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战略合并后,拟任合并后新公司(名称未定)总裁柳青在滴滴打车总部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一个小时的采访后,新公司的管理层将提前召开一次例会,针对合并后的技术、产品融合展开讨论。

柳青透露,合并事宜的内部代号是“情人节项目”,双方从1月22日开始正式接触,至上周末前达成,并迅速完成股东各方面签字。新公司采取CO-CEO架构,滴滴创始人程维和快的创始人吕传伟担任联合首席执行官。柳青没有回答新公司的法人代表由谁担任。

▲柳青

专访开始前,柳青特别回应此前外界报道:这次合并是两家公司管理团队主导,不像外界所说的源于投资方博弈,有经验的人都明白,两家公司都是才进行了一轮融资,没有刚融资就被资本方逼迫合并的。她说,关于股权比例的报道,都是不对的,“但目前考虑到各方面情感,暂不能披露”。

以下是本次专访中一些问题节选。

22天达成交易细节

《21世纪》:这次合并(或并购)形成的新主体锁定权益比例时,参照了哪些估值标准进行折算(对两家公司的占有率,市场研究表面上分歧很大)?两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在其中要保持“绝对控制权”,占到多大份额的权益?其他各方的持股比例是否明显发生变化?有无退出方?

柳青:我们和快的方面同事商量了一下,我们能讲的是,双方股权比较满意,合理。具体数字现在不方便说。外传的数据都不对。财务投资者目前没有退出,都很看好。公司是否在香港进行整合,现在还不方便披露。

《21世纪》:此前报道说公司估值60亿美元。程维的内部邮件中称,合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这个定性是基于公司交易后的估值吗?

柳青:是的。是基于交易中的估值。上一轮融资额对这次交易的估值,没有太直接关系。(2014年末统计显示,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第十位市值约在40-50亿美元之间)

《21世纪》:有人认为,这是难见的两家在上升期公司选择合并,势必要取舍。这当中滴滴创始团队、管理层放弃了什么?战略投资者妥协了什么?

柳青:主要放弃的是对彼此的成见,都是竞争对手,一直厮杀,认识到这个市场远超过自己原来想象。腾讯和阿里巴巴两边的马总都很祝贺,但是都没有主导参与。我们在交易谈判前有知会股东、投资人。

《21世纪》:也有人认为,通过合并以权益空间置换业务空间,能够有助于巩固用户规模,腾出精力发现新的盈利点。这是不是双方认同的交易逻辑?还有哪些业务上的理由,是快速达成协议的关键?

柳青:我们新的业务还是会聚焦在“出行”领域,现阶段主要还是城市内。你们可以想象,公交、代驾、拼车,只要是出行的环节都要探讨。现在专车业务的规模冉冉升起,还是2015年的持续发力点。在建立自己租赁车方面,也可以有考虑。

过渡期的融合与竞争格局

《21世纪》:合并后的公司,怎么解决人员分流、薪酬激励重建、管理层、团队文化融合等问题?哪些东西是暂时不会变的?有两个CEO,但只有你一个总裁,你对快的团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柳青:未来肯定是一个团队。过渡期现在还不确定,可能会有6个月。出行业务非常多元化,今年两家公司都要推出新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前端和后台、数据都会逐渐整合在一起。

合并以后,按例一般都会有个“整合办公室”,双方最核心的管理层都参与到办公室中,我们还在讨论谁担任“办公室主任”。如果想成事,我们就要考虑清楚,公司的目标到底是成就出行梦想,还是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最重要的tradeoff就是,我们要放下自己。

完全从外部角度看,两家公司类型趋同,但其实很多区别,比如擅长的区域,比如快的有“一号专车”的专门应用。以及团队中人的区别。

不会变的东西比如,两边产品目前还是这个状态,未来主要看用户体验,在支付、地图等方面的合作和运用,都会根据用户体验决定,这些都是新公司未来发展的独立性。未来肯定会补贴,肯定还是要教育用户。

两边的技术团队之前也一直有沟通。两周前我和程维去了杭州,大家加强认识了解,不然就是很冰冷的交流。

我会做的第一件事,是春节去拜年,更多认识团队。

《21世纪》:两家合并之后,会不会对租赁车供应方造成议价压力?本来就持有车辆和牌照资产的公司(如神州、易道)是否更坚决加快O2O衍生业务的推出?

柳青:我们合作租赁公司日常大部分业务是长租,所以短租业务占比很小,所以还谈不到两家在一起会有引起这个压力。

按照一些研究,原来的黑车市场跟出租车体量一样大,租赁车这方面,全中国大概只有十几万辆牌照。相比较传统市场,还是很少。

合并应该也不会涉及到垄断问题。我们属于移动出行行业,大家都是利润、收入还很前期的公司,收入低的企业应该不涉及这个问题。

《21世纪》:是否可以探讨今后几个业务拓展方向的可能性:比如由人流到物流,由城市向城乡,由国内到国际。哪一个方向是你们合并,资金集约度更高后,会优先考虑投入资源的?

柳青:都有可能。都还在计划,不太方便具体透露。这个行业,大家觉得这两家并了好像会怎么样。其实我们看来还是有很多非常强大的玩家在里面,我们还要强调定位,未来着力发展的点。两方各自的战略规划,会在原有基础上有调整、整合,不会特别大的方向性变化。

更多的是要把我们的用户需求细化,升级。今年我们本来也计划会多覆盖一些城市,包括四线城市。

还有就是,在产品技术上会不断升级。比如“滴米”系统,能提高司机效率,这个会巩固优化再去升级的。

《21世纪》:是否可以说,如果要继续用户和司机补贴,这次合并后,用资本净投入来支撑要逐渐结束,转为通过其他商业模式比如广告来支撑。继续将专车消费水平控制在与出租车一定价差内?

柳青:广告收入覆盖补贴成本的占比,是在逐渐增大,涨的比较快。这种广告我们比较审慎,做得好是双赢,做的不好影响用户体现。

这部分不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现在重点是投入技术资源,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21世纪》:经过这次合并,创业团队会不会有更强的上市预期,考虑通过哪些激励机制和结构设置,形成这方面预期管理和可持续性?

柳青:我们内部一直在讲的,如果一个企业就是瞄着IPO,至少承载不了出行这个梦想,没有魄力的承载不了的,这是个很大的行业。

如果有想要退出的投资人、高管,公司回购可能是个很好的方式。未来的管理层对这个是很有信心的。

我们因为是一拍即合,应该不存在双方团队军心上的动荡,我们内部很开心,跟老吕电话,他说他们那边也很开心的。铺垫工作已经做了,全体员工对未来还是很向往的。这么大一个平台足够人才发挥,大家还是很期待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