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大基因大棋局:抗疫“中国名片”和下一个时代)
科技的光芒穿透疫病的迷雾。
1910年11月,清王朝时期的哈尔滨地区,突发鼠疫。
这个月份,正是当年的春运季,闯关东的务工者陆续进关,返乡过年。鼠疫因此沿南满铁路迅速蔓延,由东北全境至山东、河北,出现大量病例。
势如山颓之时,清政府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担任全权总医官,远赴东北,总理疫区防疫救治工作。
通过尸体解剖,伍连德发现了鼠疫源头与人际间传播的特性,立即开启了隔离行动,下令南满与京津铁路停运、封闭山海关九门口、控制居民行动聚集、以口罩、消毒等技术手段进行防控。
伍连德的防疫策略收到了成效,1911年4月,哈尔滨大鼠疫被彻底控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鼠疫,波及69县,死亡六万余人。但灾难的另一面,是发起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也启蒙了许多中国民众的防疫卫生意识,更推动中国的疫情防控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
110年后,中国的卫生体系,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再次迎来了一场大考。幸运的是,相比起清王朝薄弱的抗疫力量,此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疫情爆发后,中国的医疗系统迅速以战时状态应对。政府紧急动员了几乎所有的大型三甲医院,据阶段性数据统计,30个省市自治区共派出了四万多名医务工作人员前往湖北前线支援。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湖北的医护人员,和全国四万多名支援前线的医生,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英雄。而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的背后,更暗含着百年来中国企业砥砺奋进的技术崛起,众多民营企业为抗疫提供了科技服务支持。
华大基因(300676.SZ)作为支援新冠抗疫企业的排头兵,检测试剂盒和“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双线布局”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抗疫的“中国名片”。
01 从崭露头角到大放异彩
2003年,华大深入抗击非典前线,首次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30万人份的诊断试剂盒,为抗击非典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将近十七年后,华大再次投身至抗击新冠疫情的事业中。
2020年,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华大基因找到破解困局的关键点——提升检测与诊断速度与精确度。这不仅是临床确诊和康复出院的主要依据,更是接触者解除隔离的判断依据。
针对这一关键节点,华大基因迅速组建了“火眼”实验室,陆续推出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的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疫情局势在全球范围蔓延,华大基于国内抗疫的经验,将成熟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向外输出,不仅是实验室设备、检测人员等检测“硬件”,还包括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等重要“软件”,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标准”向全球输出。
公开信息显示,阿曼卫生部已将BGI-CSP(华大基因标准认证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本国新冠实验室验收的标准。
从非典到新冠,华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前的沉着与冷静,来源于二十余载的技术积累。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回顾华大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创新科技和民生造福是这家企业的基因。
1999年,华大从“代表”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项目起步,到第一个中国人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从开展水稻基因组项目,到成为国家首批基因检测临床试点单位,再到率先以600美元的价格引领业界真正进入了百元基因组时代,华大在生命科学的“无人区”里不断砥砺前行。
一路走来,华大实现了从参与到引领,在成本和技术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基因产业的发展,并凭借多年积累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成果,让中国在基因科技领域获得学界和业界的认可。
根据华大基因最新公布的2020年报告,其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33%至6.36亿元。
通过二十年来的浇灌与栽培,曾经的幼苗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2020年,华大基因新增获授权专利58项,新增专利申请83项。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447项,软件著作权共计685项。
跨越时代的长河,华大基因对于追求“造福人类”的远大愿景始终未变。如果说17年前参与抗击非典是华大在行业的崭露头角,那么17年后华大基因的抗击新冠疫情,可谓大放异彩。
从破译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到第一时间完成多款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从快速提高产能、取得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资质,到推出“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助力全球规模化检测,无不考验着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方面的技术积累。
02 从单点突破到多维发力
华大基因是业内少有的深耕传感染防控二十余载的企业。本次新冠疫情当中,华大基因凭借快速研发、资质申报注册、规模化检测等综合优势脱颖而出,业绩大幅增长,正是公司在感染防控领域厚积薄发的结果。
华大基因2020年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83.9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增长656.43%,每股收益达5.25亿元。
与此同时,良好的回款情况为华大基因带来资金储备。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03亿元,同比增长超15倍。良好的企业运转与充足的现金流储备将为未来的科技研发保驾护航。
渠道方面,公司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0余座火眼实验室。由此体现出企业运筹帷幄、长坡厚雪的策略思想。
如果说在过去的数年内,资本市场总是用“基因测序龙头”的标签来评价华大基因,而此次新冠疫情,既展现了公司IVD领域多组学、多技术平台的优势和潜力,出色的业绩也能够对常规业务赋能,扩大了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为未来更广泛的布局打下基础。
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对技术的需求相通。华大基因以工程化模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新型技术平台,未来可开展生育健康、肿瘤防控、传感染疾病防控等多领域相关检测,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维护。
在深度参与全球新冠抗疫的同时,华大基因也在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充分准备迎接后疫情时代常规业务的回归与升级。这点从其2021年一季报便可窥一斑。
2021年Q1,华大基因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获得CE准入资质,升级了安馨可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产品;平稳推进肠癌、肝癌早筛产品的性能升级,继续加大多癌种早筛的产品开发、临床性能验证、国内外资质申报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速完善PMseq?产品体系和PCR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丰富POCT相关产品,推进高中低通量产品体系研发多极发展。
此外,公司重点研发项目41项,覆盖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和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四大业务领域。
如果说技术储备是形成华大基因竞争力的第一维要素,那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则是造就华大基因稀缺价值的第二维要素。
对于身处科研前线的学者、机构来说,如何将科研及实验成果进行落地、转化是一大难关。这一难题同样考验企业。在技术积累的前提条件下,而商业运作思维对公司组织架构、人才机制提出了更高维的要求。
人才与技术的积累,叠加产业积淀,华大基因成为行业中的稀缺样本:不仅覆盖全产业链、全应用领域,华大基因更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
站在这个逻辑上,华大基因将从生育健康、肿瘤防控、传感染疾病防控等多个业务维度发力,角逐目前全球700亿美元IVD市场,乃至更具发展前景和空间的精准医学市场。与此对应的是,与公司地位和行业格局相匹配的市值。
随着疫情的消散,后疫情时代即将到来,华大基因以技术实力+全产业链深耕+全球布局实现升维,在“造福人类”的远大愿景中,将继续释放自身价值。
03 下一个时代
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会成为历史、学术记载与国民记忆,一方面也是影响行业格局和路线的外部因素。公众的意识、政府的重视、行业的发展,遇到诸如SARS、新冠这样的突发事件,也会调整改道。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上看,科技的光芒总是会穿透疫病的迷雾。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各类力量的合力行动,危机总是会为接下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推力。闪耀高光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其实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危机的化解中慢慢铸造出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新冠疫情或许将成为加速其发展的导火线。
如果说农业时代核心资源的是土地,工业时代核心资源的是石油,到了生命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就是基因。以基因信息为代表的生命大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也是健康医疗的核心。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建立以基因组学为基础,包含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糖组学等为一体的多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数据智能分析,以辅助甚至指导临床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控。
只有基于真实检测数据的不断积累,通过真实表型来不断验证,才不断会有新的发现。而这,正式华大基因多组学战略布局的远见。
生命科学时代,中国不能错过,华大基因大有可为。(作者:牛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