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专电一方面是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各方对景区门票不断涨价的关注。多方信息显示,旅游行业正面临着重要转型的契机,单一的“门票经济”已难以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增长,增强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旅游产业软实力的打造,应成为旅游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使不少旅游景点实现了门票收入的大丰收,但即使如此,“门票经济”却在经历新变化。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报告,国庆节期间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24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3169万人次,门票收入16.04亿元。但对比去年同期可以发现,今年国庆长假游客人数在略有增长的同时,门票收入却出现明显下降。
据了解,这是“十一”黄金周景点门票收入首现下滑,其透露出的信号表明,随着游客出游意识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正发生重大转型。这对旅游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旅游景区需要从单纯的门票收入向融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方向转变。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旅游文化,通过增加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提升文化内涵,开拓旅游市场空间。
相关专家指出,运用创意手段突破传统,展现文化之美,越来越成为景区展现软实力的方向。目前部分城市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列入联合国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的经验值得借鉴。据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又见平遥》2011年10月正式落户平遥,2013年2月18日正式首演。与以往“印象”系列实景演出所不同的是,《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平遥热”,还大大增加了游客留宿率,并带动了衣、食、住、行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2014山西文化旅游创意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历史文化、创意策划、现代科技手段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满足人们休闲、享受和放松的旅游体验要求。知名平面设计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陈楠教授认为,在《又见平遥》中,通过古建文化、民俗文化、诚信文化等,将创意加入,让整个剧目变得更厚重,更具承载性。
专家指出,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深化旅游参与体验设计,可以为体验式文化旅游带来突破性发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
不过,文化旅游创意必须因地制宜,而如何发挥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做到独特的文化创意,则是各景区今后需要长期摸索和努力的任务。业内专家认为,《又见平遥》取得了观众的认可,但其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则需要业界深入思考。有品质的文化体验是无法取代的,当前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散客化、自助化的出行方式及游客与目的地居民日常生活的接触与共享渐成风尚,如何让创意旅游借机壮大,需要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