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美食旅游 - 正文

铁路见证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轨迹

来源:新华网 2015-02-04 17:18: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铁路见证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轨迹---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题:从吴淞铁路到京张高铁——铁路见证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轨迹   新华社记者李来房 桂涛 钟泉盛  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启幕。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题:从吴淞铁路到京张高铁——铁路见证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轨迹

新华社记者李来房 桂涛 钟泉盛

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启幕。在北京做体育用品营销的吴荣荣,照旧会加入这一规模庞大的迁徙洪流。不同的是,她首次选乘高铁回广西老家过年。

“(到家)只用10小时,价格只要机票的一半。”27岁的吴荣荣说。以往,她坐普速列车起码要19小时才能到桂林,如果坐的是慢车,则需28小时。

今年春运预计旅客运送量逾28亿人次,更多人将和吴荣荣一样,返乡之选不仅有飞机、普快列车或长途客车,还包括舒适、快捷的高铁。

随着2014年末贵广、南广和兰新等多条高铁新线路的开通,中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年增加约5000公里,是高铁开通里程最多的一年。

从发达的东部沿海到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子弹头”列车已通达28个省份。中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干初具规模。这距离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仅6年时间。

中国正因快速步入高铁社会、高铁时代而变“小”。

19世纪初,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诞生在英国。而中国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也是英国商人为自己利益,于1876年不顾清朝政府反对而强行修筑的。

一个多世纪的中国铁路史,浸透着国人的铁路情结,更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以及中国发展的轨迹。

如今,高铁已然成为中国崛起的亮眼符号。

“中国要富强,必须修铁路。”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计划,可见这位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冀望铁路发展之殷切。

然而,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战乱等因素,中国铁路发展缓慢。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首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建成通车,然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铁路总里程仅有约2.18万公里。

今天,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1万公里。在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运营里程超过世界高铁的一半。

47岁的薛军是山东济南铁路局一名火车司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他先后驾驶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见证了“中国速度”。今年春运中,他负责驾驶南京至济南段的高铁列车。

“速度提升,空间拉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准时准点的高铁出行,我觉得所从事的工作很有价值。”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薛军对高铁充满自豪。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高铁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巨大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最主要亮点之一。

“从一般铁路到高铁是中国迈入全球性影响力大国的标志。中国在高铁发展上的综合性自主创新以及独特的发展道路,让中国高铁技术在全球具有强大竞争力。”他说。

在他看来,高铁不是简单地缩短距离,更提升了民众生活品质和工业化品质,通过互联互通让人流和物流更快流动,促进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去年,中国高铁旅客超过8亿人次。按计划,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至今年底将再增2000公里。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相邻城市间形成1-2小时铁路交通圈。

“高铁显示了中国的国家实力,提升了民族自信,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王梦恕说。

不仅国内发展势头强劲,中国高铁也在加速“出海”。高铁成为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向海外推介的优品之一。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高铁也有望成为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世界最大两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正在合并。王梦恕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

张颐武说,中国铁路和高铁发展让各地的联系更紧密,并推动了世界高铁的复兴,在互惠互利基础上,中国高铁技术给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高铁计划的一部分,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高铁将于今年动工,预计2019年完工,两地的火车通行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如果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功,届时人们将可以坐高铁去参赛、观赛。(参与采写:曹槟、魏圣曜)

>>> 点击进入春运专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