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IT科技 - 正文

走向深空:科学家讲述中国人与小行星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5-03-27 19:52: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走向深空:科学家讲述中国人与小行星的故事---与它的前任不同,近地天体望远镜更多担负了保护地球安全、预防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使命。 杨捷兴回忆,建造中国自己的近地天体望远镜的想法源自一起震惊世界的“彗星撞木星”事件,当时紫金山天文台和美国一家天文台对这起相撞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全世界如今已经发现近1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观测到对地球构成潜在危险的小行星1400颗左右。 这都是将来小行星资源可能带来的好处。 国际上已经对多颗小行星进行了深空探测。 杨捷兴希望这两颗与中国结缘的彗星在未来能够由中国科学家进行探测。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苑苏文 李惠子)“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这句话在他去世后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这也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杨捷兴研究员时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对于将“仰望星空”作为毕生事业的天文学家来说,对星空的“惊奇和敬畏”有着深刻的涵义。

1928年,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留学的中国小行星探测的奠基人之一张钰哲先生发现了一颗从未有记录的小行星,这是中国人自己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因其独特的历史意义被命名为“1125中华星”。

1965年初,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们用一台刚刚从德国购买的40厘米口径双筒望远镜观测到了2颗从未有过记录的彗星,被定名为紫金山1号和2号,这是中国天文台首次发现的两颗彗星。

3月16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中国著名控制论专家、“两院”院士宋健命名,以纪念他对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至此,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已有约160颗以中国人名、地名、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

作为这“紫金山1号、2号”的发现者之一,杨捷兴每次说起50年前亲自参与的历史,声音里都会透出难掩的兴奋。

50年的岁月,不止让书写历史的科学家们从青年成为古稀老人,也让那台德制双筒望远镜被中国人自主研发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所取代。

耗费十年之功,2006年,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和盱眙观测站宣布建成,在当时被认为是性能、指标等综合实力最强的望远镜。

与它的前任不同,近地天体望远镜更多担负了保护地球安全、预防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使命。

在小行星专家看来,发现和命名小行星只是“前期的开拓”,而近地天体监测才更值得关注,毕竟这事关地球的安危。

杨捷兴回忆,建造中国自己的近地天体望远镜的想法源自一起震惊世界的“彗星撞木星”事件,当时紫金山天文台和美国一家天文台对这起相撞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那是在1994年7月,那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太阳系里的两个天体相撞。当时,‘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些碎片撞击在木星上,形成的每一个黑斑的痕迹都比地球本身大。”

这次“彗星撞木星”事件首次引起了国际大规模的关注,专家们纷纷猜测,如果有其中一个碎片撞到地球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科学家们同样也开始担忧起地球的安危。1995年4月,杨捷兴等中国专家出席了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召开的国际预防天体撞击地球学术讨论会,并且在会议上提出“中国人要造一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参与到保护地球人类安全的工作中”。

如今,“中国制造”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所在的盱眙观测站,是全球对近地天体进行观测的10个主要天文台之一,观测结果与全世界464个天文台进行联网。

小行星的威胁并非遥不可及,2013年2月,在俄罗斯上空一颗并不大的火流星爆炸,造成一千多栋建筑物受损,1200余人受伤。

全世界如今已经发现近1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观测到对地球构成潜在危险的小行星1400颗左右。然而,即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一数字仍远小于估算值。

杨捷兴希望再建一台更先进的望远镜,他认为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既能给近地天体预防研究提供支持,也能为下一步的深空探测,寻找和利用小行星资源做准备”。

实际上,中国已经为进行小行星深空探测迈出了第一步。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成功与图塔蒂斯近地小行星擦身而过,最近相对距离达到3.2千米,首次进行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近旁观测,拍摄了十分精确的照片。

而这次成功离不开地面上对这颗近地小行星连续三个月的观测,与进行的精确轨道计算。

“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寻找燃料,直接为飞船增加动力,还可以利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直接在小行星上进行开采、加工,建造大型的深空通讯平台或者大型的太阳能电站。这都是将来小行星资源可能带来的好处。”杨捷兴说。

这些看似有些“科幻”的情节在这位资深天文学家的心中,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未来。

不过现阶段,探测小行星主要有寻找地球等太阳系大行星形成初期的最原始信息,探究生命起源,和进行小行星资源开发三方面的意义。

国际上已经对多颗小行星进行了深空探测。2014年11月13日凌晨时分,欧洲空间局“罗塞塔”飞船释放的“菲莱”着陆器安全降落在一颗木星族彗星67P表面,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颗着陆彗星的探测器。

实际上,每6年绕地球一圈、编号为62P和60P的“紫金山1号、2号”也曾位于“罗塞塔”候选探测目标之列,他们和“幸运儿”67P性质和大小十分类似,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探测目标。

杨捷兴希望这两颗与中国结缘的彗星在未来能够由中国科学家进行探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