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电商巨头C2M兵临传统制造城池:谁在动谁的奶酪?

2021-01-14 10:08:44 来源:至顶网
至顶网 更多文章>>
互联网巨头的新玩法,是一次跨维度挑战,但是也是一次新思维重塑。这既未见得不能给传统玩家以新启发,也不好说某天守城一方也可以借此新模式反攻互联网。

(原标题:电商巨头C2M兵临传统制造城池:谁在动谁的奶酪?)

2020年9月,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工厂”正式亮相;10月,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级“新品牌计划”,继续深化C2M布局;11月,京东“C2M智能工厂”计划正式发布。C2M的热度,一时无两。

这波“紧锣密鼓”的操作,表面看似是三大电商巨头之间的又一场“争夺战”,但背后动到的实则是传统制造品牌的“奶酪”,是互联网VS实体产业的又一次“跨维交锋”。

十多年来,虽然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未曾间断过,但由于定位和模式的差异化,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比如,要买3C产品我们会优先想到京东,买衣服会优先想到淘宝,买水果、小商品就会上拼多多……

但电商巨头们的“抱负”怎么可能只是互联网这一亩三分地。无论是阿里巴巴、拼多多还是京东,他们对上游制造业早就“窥视已久”。比如,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事业部就已经推出了连接淘宝买家与工厂的C2M平台淘工厂,而京东也在2019年就已经通过旗下的“京东京造”试水了C2M服务。更不用说拼多多,很多人认为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C2M模式。

但过去,他们只是提供中间交易平台,可以帮品牌商、帮工厂卖东西,彼此之间是互利关系;现在,他们搞制造、做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就在某种层面和品牌商形成了竞争关系。而对传统制造品牌来说,其中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去适应市场的这种定制化趋势。

“奶酪”虽甜,成本也高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C2M,以及它如何改变制造业。

百度百科中是这么定义C2M模式的: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又被称为“短路经济”。它强调的是制造业与消费者的衔接,短路掉的是库存、物流、总销、分销等一切可以忽略的中间环节,从而减低不必要的成本,让用户以超低价格购买到超高品质的产品,同时让中国高端制造业直接面对用户需求。

乍一看,C2M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模式。但常识告诉我们,越是看似完美的东西,越有可能“其中有诈”。定义中只说了C2M模式的好处,能帮商家减少中间成本,能让消费者低价买到更心仪的商品,但是,并没有提及吃到这块“甜奶酪”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C2M本质上是一种反向定制,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从产品品类、样式到数量,都实现灵活应变。那么如何做到呢?简单来说,就是要不停地转产。

但是,转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举例来说,生产一个板凳和生产一个转椅,所需要的设备和物料都不一样,为此企业就要储备各种与之匹配的设备、人员和物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投入。退一步来说,哪怕设备、工人、物料可以共用,生产模具却是不能“将就”的。比如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锅碗瓢盆,如果每个产品都要造一个不同的模具,成本投入得有多大?更不用说汽车这种一副模具动则上千万的行业,如果要实现个性化定制,成本之高不可想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车企提供的汽车定制化都是一些有限的配置和舒适度的选择,纯粹外观的个性化定制较少。

即便是犀牛智造工厂主打的服装行业也有同样的苦恼。裂帛副总裁大麦告诉至顶网记者:“服装的原材料很多,变化也很大,如果进行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就要考虑原料有没有现货、面料能不能满足等问题,这就失去了过去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除了生产成本之外,C2M可能还会带来一些软性成本的投入。比如内部沟通、内耗,以及员工培训等等。在过去批量重复生产的模式下,员工通常都是长时间做同一件工作,熟练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但现在,如果一天换几个款,管理和学习的成本会更高。”

也就是说,成本将成为很多企业拒绝产品定制化生产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通过至顶网DWorks调研,我们也印证了这一点——有21.4%的受访企业表示,产品定制化成本太高是他们还没有进行产品定制化的最重要原因(注*)。

升级生产线,智能工厂是“基本配置”

但这仍然不是阻碍C2M在传统制造得以落地的最主要因素。在调研中,更多的企业(32.1%)表示,定制化生产难度大才是他们最大的顾忌(注*)。

如前面所说,企业要适应C2M柔性快反的节奏,就要不断转产,而要想在产线切换的过程中,做到成本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就要做好计划和排产,协调好每次换哪些装备、需要什么物料、哪些人员什么时间点要到位等诸多复杂的流程。而这无疑对产线的灵活性以及供应链的柔性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传统制造企业现有的生产线和供应链很难满足的。

所以,人家“犀牛”的初级配置就是“智能工厂”。据说工厂内的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从进厂、裁剪、缝制到出厂都可实现全链路的跟踪;并且,从产前的排产、生产排期、吊挂路线,整个过程都有AI机器可以帮助决策。因此,它才敢说出自己可以“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这样的话。

所以,想要赢得接下来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维之战”,传统制造也必须拥有这样的“基本配置”——打造智能工厂,已经成为制造业共识。“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这些理念正在成为传统制造业最核心的东西,因为信息的扁平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把信息流传递到任何一个地方,并接收来自任何主体的信息流。可以是一个工人,也可能是一台机器,甚至是一整个数控中心。”青岛中集冷藏箱CIO耿峰表示。

在他看来,要打造智能工厂,企业需要一个能够统一指挥的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可以贯穿到所有制造环节。而要打造这样一个“神经网络”,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将会让企业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工业互联网可以把人、数据、机器很好地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把物料、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映射到数字虚拟世界,进行实时并且自动化的管控、监测,从而提高传统制造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以服装行业为例:在了解消费者的身高、肩宽、臂长等信息后,每块布料所需的裁片大小等等都可以自动计算、自动裁剪、在缝纫过程中自动识别和追踪,这就是C2M的一个场景。“如果依靠人工来完成这些工作,在定制过程中,裁片差异化大,可能一会儿要裁一米的,一会儿裁1.2米的,不仅容易出错,归类摆放的时候也容易搞混。而用自动化的方式对流水线进行工艺分解,不但效率高,还不易出错。比如通过衣料上的RFID芯片,我们就可以很快识别出它属于哪件衣服的,需要放到什么地方。”大麦向记者解释。

重塑供应链,化被动为主动

当然,需要升级改造的不仅仅是生产线。

由于C2M模式直接跳过了中间商和库存,由工厂直接面向消费者,这给上游的供应链也带来了很大压力。还以汽车行业为例:过去,行业采用的是库存推动式的生产,从原料、半成品到产成品的库存量,都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细细考量。但现在,中间的缓冲区没了,上游的供应商能不能快速响应工厂的零配件等需求,就是新的问题。

对此,重庆易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佑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要,意味着产业链上的众多角色需要被最大限度地连接在一起,采购方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保供应该从研发、采购,到供应商寻源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全方面,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要接入传统制造“神经网络”的,还包括供应链端,而这张网更密、更大,协同起来也要更加麻烦一些。

虽然麻烦,但这种灵活的供应链协同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比如,在疫情突发、口罩最紧缺的那段时间,工厂没单子,市场没口罩,所以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做转产,包括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汽车装备公司等车企,一时间都承担起了防疫物资的加急生产任务。在这背后,就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才能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再比如,在企业复工后,如果上游供应商“断档”,如何才能快速找出替代方案?如何掌握供应端的实时情况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如何根据产业链现状对产能做出预判并做好下一步计划?从目前来看,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动荡几乎不可避免,企业想要化被动为主动,需要利用好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增加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

拿裂帛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裂帛就一直在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如今,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其已经实现了从商品企划、设计、研发、原材料供应到生产、运营等的全流程打通,把品牌商、原料商、生产商三个角色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比如,在软件平台上,裂帛可以准确告诉工厂关于款式的要求,这使得工厂方面能够实时反馈打样的进度、生产的进度等等;与此同时,裂帛在系统中还可以看到各个供应商的表现情况,比如各家的评分、能力状况等等,并据此快速进行调整。据大麦介绍,如今裂帛从商品计划、设计研发到生产规划的各个流程,都变得越来越高效和精准。

C2M的鲶鱼效应也是传统制造升级的催化剂

其实,在服装行业,把C2M个性化定制做得最极致的就是红领。从传统的代工厂到C2M模式的成功实践,红领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摸索出了一条转型创新的道路。据了解,在红领每天能完成2000件完全不同的定制服装的生产,对消费者来说,一周之内就可以拿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服装。

如此高效定制化的背后,有非常完善的大数据信息系统,有非常自动化的智慧工厂,也有非常智能化的供应链;是线上线下搭配的优质体验,也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和平台的充分融合。这些能力,正是众多传统行业和企业抢占C2M这个“风口”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从“产品为王”到“消费者为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定制化能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根据至顶网DWorks调研显示,有40.5%的受访企业已经在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另外有26.2%的受访企业也已经在考虑进行定制化。我们看到,服装行业有了红领、家电行业有海尔、汽车行业有上汽大通,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的众多企业,在各自领域,他们都在提供最大程度的定制服务。

这种模式的落地和普及,将使得消费者可以买到更称心的产品,得到更贴心的服务;使得工厂可以按需生产,减少资源浪费;使得品牌商可以按需供货,减少库存等中间环节成本。C2M尽管对传统制造品牌的运营模式构成挑战,但是它的出现也是消费者新诉求,甚至生态发展推动的必然产物。互联网巨头的新玩法,是一次跨维度挑战,但是也是一次新思维重塑。这既未见得不能给传统玩家以新启发,也不好说某天守城一方也可以借此新模式反攻互联网。

所以,C2M这趟车,传统企业已经觉得是非上不可的。就像张瑞敏在参观红领时写下的那段话:“这正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必须跨过的坎,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最佳体验。”

可见,现如今,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攻城略地”,传统企业已不再“坐以待毙”,而是引以最新的数字技术,做到“主动出击”。在这一场“混战”中,阿里、拼多多、京东们的“打法”是从消费端切入,优势是多年积累的流量;而传统制造的“打法”是从制造端切入,优势是实打实的业务能力和生产经验。谁能更胜一筹,最终吃下这块“奶酪”还真说不定。

注*:《产品全面定制时代来了吗?》

热点文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