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构建贸易金融区块链?为何是上海浦东先行先试?)
7月15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一条中明确提到:构建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开展法定数字货币试点。
在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十四五”规划将区块链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的的当下,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一重磅文件无疑给区块链产业发展释放了重要信号。
那么什么是贸易金融?区块链+贸易金融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何是浦东新区率先做贸易金融区块链?《区块链日报》采访了相关权威专家。
区块链能解决贸易金融的什么问题?
贸易金融是横跨多个主体、多重环节的复杂场景,涉及行业面广、交易链条长,需要彼此之间互信共享。
但当前,贸易金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审核时间长,交易效率低。交易涉及多方,审核时间长;采用线下流程,需逐个确认;支付受理银行需与资金清算银行进行二次清算,影响效率,增加了成本。
二是数据易丢失或篡改,安全级别低。贸易背景难核实,只能依靠银行对交易双方的信任而运行;线下达成协议,违约问题难处理;线下数据不加密,易丢失或篡改。
三是交易过程无法监控,监管难度大。贸易背景真实性较难把握,缺乏监管手段,监管线下收集信息难度大,无法对线下交易过程实时监控,无法确保融资资金用途合规。
当下数字化的演进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让国际贸易复杂流程中的信任问题有了新的解法。
“由于传统模式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基于区块链的贸易金融,能够更好的解决复杂流程中的信任问题,更好地契合了国际贸易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区块链团队负责人相里朋在接受《区块链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里朋介绍,贸易金融区块链主要具备三项功能:
一是其作为一种信用证传输系统。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证传输系统,能够支持将国内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延期付款、付款等各环节上链,提升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缩短信用证及单据传输的时间,提高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同时与传统信用证业务相比,买卖双方客户可获知信用证业务全流程信息,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有效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
二是其作为一种跨国的福费廷交易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福费廷金融资产交易集市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支持意向询价、对话报价、请求报价、确认成交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它可以促进市场的对手方发现和价格发现,提升交易效率和市场透明度,可以规范现有福费廷业务交易市场,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资产交易监管途径,建立信用市场。
三是其作为一种便捷结算平台。通过贸易结算合约,出口商直接将预付款放在智能合约中,等出口商的货物到达目的地,系统验证单证合格后再触发智能合约放款给出口商,不仅流程简单,服务费用低,更重要的是能降低资金占用周期,提高资金效率。
为何是浦东先行先试?
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集聚技术、人才、场景和服务优势,成立上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实现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落地。
构建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开展法定数字货币试点,便是围绕此展开,通过打造金融科技功能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区,为上海构建国家金融科技中心贡献力量。
“上海作为依靠知识产业、金融产业立足和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上万家金融科技公司;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拥有先行先试的优势;此外,上海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浦东有落地试点。”
相里朋指出,以上基础和优势,助推了本次国务院对浦东的新政,也是期望此来探索国际贸易金融的基础平台,构建相关的标准,来支撑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
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个核心行业,对于贸易金融区块链的探索,事实上央行数研所早有所动。
2018年9月4日,基于数研所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就在深圳试点上线运行,企业录入交易信息后,信息将无法篡改,银行可以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
相里朋表示,对区块链产业而言,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作为区块链产业的一个核心应用,将得以实践,在应用场景当中解决实际存在问题,构建信任基础,降本增效促进价值流通。有助于打破区块链当前面临的叫好不叫座局面,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全行业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