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IT科技 - 正文

瞄准云原生和产业数字化 青云科技以全面产品组合赋能数字经济

来源:至顶网 2021-08-06 09:25: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表示,面对数字经济,青云科技以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多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打造增长新引擎。“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词——云原生和产业数字化,这既代表了青云对未来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洞察,又代表了青云产品层面上的优势。”

(原标题:瞄准云原生和产业数字化 青云科技以全面产品组合赋能数字经济)

当前,数字化加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成为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基础动力,不断驱动科技与商业变革。

在以“预见·数字自由”为主题的青云科技CIC 2021云计算峰会(以下简称“CIC 2021”)上,一系列的云产品与云服务重磅亮相,最大程度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表示,面对数字经济,青云科技以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多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打造增长新引擎。“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词——云原生和产业数字化,这既代表了青云对未来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洞察,又代表了青云产品层面上的优势。”

面向数据和面向新应用开发的云原生

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到云原生时代,企业IT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从IT支撑业务转变为IT引领业务、甚至IT与业务融为一体,业务的构建方式也围绕着流动在云端的数据发生根本性变革。在此过程中,云原生既赋予了大数据灵活的存储方式、新级别的自动化服务、更好的集成和分析功能,又提供了敏捷构建云原生应用并实施统一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工具链,正成为企业通过IT引领业务变革的利器。

黄允松说,就青云科技的视角来看,云原生是对IT价值的一个定位。在云原生时代,IT应该全面地引领业务,IT和业务融为一体。IT即业务,业务即IT,所有业务的过程都将以数据的形式沉淀下来,所有业务的逻辑都将以应用的形式映射到数字世界。

面对云原生的发展机遇,青云从数据和新应用开发两个维度展开布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得数据者得天下。而数据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工具——存储和数据库。

在存储方面,QingStor是青云科技历经八年时间,全栈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产品家族。QingStor整个产品愿景是提供云原生时代的全栈存储服务,驱动数据引领业务创新。

青云全面拥抱云原生,发布云原生块存储 NeonIO和云原生分布式文件系统HydroFS,并宣布QingStor块存储、对象存储、文件存储三款主力产品全面升级v4.0,致力于打造更大规模、更高性能、功能丰富的企业级分布式存储。

青云科技存储平台总监王煜表示,事实上,NeonIO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全新产品,其在架构设计上汲取了NeonSAN的优势,以及经历了多年企业生产环境验证验证,能够充分保障产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

此外,QingStor将全面拥抱开源社区,开源HydroFS,上线开源社区BeyondStorage。王煜说,QingStor希望通过开源社区拉近产品与开发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更快的迭代产品,对接更贴近用户的软件生态,进而深度赋能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数据库方面,RadonDB作为青云科技数据库品牌,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场景的数据库产品家族,提供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时序分析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平台等。

在大会上,RadonDB发布基于MySQL高性能HTAP方案,以及DMP数据库管理平台,并拥抱云原生,支持容器化部署。

谈到云原生,我们就不得不说KubeSphere。KubeSphere在过去的3年间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原生开源项目,在开源社会越来越受欢迎。

目前KubeSphere迭代到v3.1.0,扩展了云边协同、计费计量2个全新的业务场景。预计今年9月底发布的 KubeSphere v3.2.0会进一步扩展全新的场景,强化针对AI深度学习工作负载的管理,另外也针对优化DevOps体验做了全新的设计。

青云科技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表示,KubeSphere的下一个大版本v4.0将突破更多新的场景。一是在框架层面做出重大调整,提供了前后端可插拔架构,这是针对整个KubeSphere生态的一次大改造,有助于终端用户和合作伙伴将他们的业务应用无缝的嵌入到KubeSphere的管理框架之下,让用户在KubeSphere中无缝的使用合作伙伴提供的各项功能。二是基于最近刚刚开源的OpenFunction项目,提供对FaaS场景的支持,针对云原生提供函数计算的能力。三是提供容器和虚拟机的混合管理能力,让用户能够通过统一的平台把容器和虚拟机业务统一的管理起来。

云原生时代的到来也将呼唤新的应用开发流程和模式:以DevOps为核心的敏捷开发流程,基于云上服务和低代码方式的集成开发模式,使开发者不再重复造轮子,而是将精力集中在业务创新上,更快速、更敏捷、更灵活的完成业务能力的构建、部署、运营和迭代;新的应用全生命周期开发与管理模式,也需要全新的工具平台支撑,全象云低代码平台为此而生。

全象云平台是一个集低代码开发能力、IDaaS身份认证能力、容器DevOps能力于一体的多应用集成和管理的平台,帮助企业用户在实现快速(低代码化)的业务应用构建(通过模块集成),并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维,并且能够支持企业存量业务与全象云构建业务的集成。

全象云平台的能力分为四类:应用开发能力、API 聚合能力、系统连接能力以及生态共创能力,具有易用、灵活、开放、连接的特点。

青云科技全象平台总监梁波介绍说,全象云低代码平台是青云一款首次亮相的产品,其是基于云原生的、用于辅助构建企业各类数字化的工具和集成平台。“全象”的意思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象限、各个环节提供软件构建或者支持服务。

“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支撑产业数字化

过去十年,在“数据核爆”的驱动下,IT技术与各类生产要素不断融合、解构、重组,“数字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范式逐渐成型,在我国新旧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定义了新的增长极。信通院数据报告也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38.6%,增速为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特别是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支撑我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甘泉表示,产业数字化的本质是用创新技术升级改造生产端、消费端。青云继续投入“云、网、边、端”,不断迭代各个板块能力,并且和所有的行业做深度的、场景化的合作,帮助整个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

在云管平台方面,iFCloud的愿景是打造实现任何IT即服务的“企业级云化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通过iFCloud一套平台,打通企业IT管理全过程,实现一款具有高度可扩展、高度可集成、高度可定制化的轻量化云管平台。

大会上,青云全新发布iFCloud 3.0版本,在业界率先推出以插件化、低代码、云原生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架构;在功能上做出全面升级,实现多云管理、运维域、运营域多个领域功能覆盖;也和青云各个产品线进行整合,实现与KubeSphere、IoT、青云私有云/易捷版产品组合。

青云科技多云管理平台产品负责人顾凯明表示,云管平台的是混合多云的操作面板,是统一各类型异构资源的管理平面,但如何应对数字新基建百行千业的个性化需求,如何高效整合快速迭代发展的新兴技术栈,如何使云管平台自身也随着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不断迭代,是云管产品成功的关键。

iFCloud 3.0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通道能力,实现与各种资源/能力的打通和调用;二是场景化编排能力,通过编排引擎实现将底层资源/能力根据场景化需求进行编排,形成个性化的服务场景;三是服务开放能力,实现将底层能力快速以服务方式对外展示申请。

在青云科技平台&服务高级总监陈海泉看来,云平台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使用体验是否便捷、流畅?能否始终稳定运行?功能是否丰富,能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

基于此,青云科技发布高性能计算服务EHPC集群、云端业务连续性服务,并重构控制台,升级主机创建流程,推出全新一代e3主机及裸金属服务器;新发布大数据工作台、TiDB数据库、音视频服务、云市场等等。

作为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的核心与中枢,IoT平台与EdgeWize边缘计算持续更新新特性:IoT平台发布规则引擎,针对工业领域等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提升了数据管理功能,尤其增强了实时数据的获取能力,实现全链路监控运维能力;EdgeWize边缘计算新增本地OS端,借助这个控制台,用户能够在本地观测到整体边缘计算的运行状态,对边缘设备的应用管理与本地运维操作,也能实现应用在边缘侧主动发起安装请求。

青云科技物联网研发负责人陆从尧表示,青云IoT产品自2019发布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产品发布之初实现了设备接入、数据模型以及安全相关的核心功能。在此基础上,IoT产品的重心逐渐转向注重灵活和高效的属性,为整个IoT平台和边缘计算产品增加规则引擎、自定义协议接入等服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交付框架,帮助用户基于青云IoT产品灵活实现自定义需求。进入2021年,青云IoT产品将持续深入行业纵深丰富产品特性,提供丰富的场景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结语

一路走来,青云科技的产品现在变得更加全面,这得益于在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同时,青云科技不断推动技术在行业中的落地,与客户一起协同推进业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青云科技的行业视野也更加开阔,随之技术和产品的视角也在延展,所以我们就看到了CIC 2021大会上的如此众多的产品和服务。相信随着这些产品的发布,其必将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