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公司动态 - 正文

CXO赛道凯莱英“凯皇”的称号还能保持多久?

来源:犀牛财经 2021-08-20 10:12: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CXO赛道凯莱英“凯皇”的称号还能保持多久?)

作者:小文子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凯莱英又叫“凯皇”。

近期,凯莱英的辉煌不再。

半年报显示,高瓴资本减持凯莱英220.26万股,减持幅度接近50%,据二级市场定价,套现金额约为6.8亿元。

随后,凯莱英股价开始狂跌。截至8月17日,凯莱英收报350元/股,跌幅为6.74%,总市值回落至849亿元。8月16日-17日两个交易日,凯莱英市值就蒸发了162亿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凯莱英的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凯莱英是一家CDMO综合服务商,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CMC 服务、研发与生产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为医药研发企业代工生产药品。

1998年,在国家“百人计划”的号召下,拥有海外大型药企从业经历美籍华人洪浩带着25万美元回到天津,创办了凯莱英。

2016年,凯莱英登陆深交所。

截至2021年6月30日,凯莱英前三大股东是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下称“ALAB”)、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HAO HONG(中文名“洪浩”),分别持有股份36.48%、5.84%、4.20%,洪浩是ALAB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财报显示,凯莱英有小分子CDMO、新兴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新兴服务涵盖6项目:化学大分子业务板块、制剂板块、生物合成技术、临床研究服务、生物大分子CDMO。

只是,曾经辉煌的凯莱英近期业绩表现一般。

2021年8月16日,凯莱英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收17.60亿元,同比增39.04%;实现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36.03%,业绩增幅不及市场预期。

同时,凯莱英2021年半年报显示,凯莱英“时间的朋友”高瓴资本似乎变成“跑友”。

2020年2月,凯莱英首次披露23亿元定增预案,由高瓴资本全额包揽。

2020年10月12日晚,凯莱英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对比定增计划初稿,出现鲜明的三大变化:非公开发行对象由高瓴资本变更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价方式由询价变更为竞价,发行价格由123.56元/股变更为227.00元/股,凯莱英定增发行对象共有9名,高瓴资本获配凯莱英股数440.53万股,获配金额近10亿元,成最大买家。

由此可见,彼时,高瓴资本持有凯莱英的意志果然坚定。

对此,凯莱英表示,高瓴资本将积极推动凯莱英显著提升服务创新药公司的广度和深度,其资源和经验将帮助凯莱英实现服务于新兴医药公司战略的落地;同时,高瓴资本和凯莱英也将在核酸、生物药的CDMO以及创新药临床研究服务等新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可以说,对于凯莱英,高瓴资本曾诚意满满。

然而,6个月的限售期一过,2021年上半年,高瓴资本“果断”甩抛220.26万股。

对此,某私募基金人士认为,高瓴资本减持可能是出于止盈的考虑,定增发行价格为227元/股,有接近一倍的收益,另外也可能是当前估值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凯莱英股价最高达455.00元/股,市值最高达1060.96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67万人。

凯莱英大分子CDMO业务雄心受挫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凯莱英小分子CDMO业务实现收入16.17亿元,同比增34.16%;包含大分子CDMO业务的新兴服务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44.62%。

相较于直接竞争对手药明康德,凯莱英逊色不少。

2021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小分子CDMO业务实现营收35.99亿元,同比增66.5%。同时,药明康德还在不断加码小分子CDMO业务。2020年,药明康德通过“A+H”上市,分别募资64.66亿元、72.9亿港元,其中,首要用途是建设药明康德旗下小分子CDMO项目,累计总投资金额超70亿元。

自2020年起,凯莱英更多的资金放在了以大分子CDMO为主的新兴业务上,试图在药明康德“忽视”的大分子CDMO业务上实现弯道超车。

比如,在2020年的定增案中,凯莱英计划将募资中的3.00亿元、10.00亿元分别用于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创新药CDMO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两项均是大分子CDMO业务产能建设。

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2年全球大分子药物市场将达3260亿美元,全球10大畅销药中,生物药将占据8个席位。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16日,凯莱英发布公告表示,将募资拟用项目创新药CDMO生产基地建设变更为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凯莱英表示,变更后的募投项目将快速补充凯莱英小分子CDMO业务急需的产能瓶颈,持续巩固小分子CDMO业务市场份额,降低财务风险。

实际上,凯莱英在大分子CDMO业务上的“犹豫”能被理解。总的来说,大分子药物赛道的市场确实还处在孩童时期,即能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优质标的企业尤其稀少,这就意味着,凯莱英在大分子药物赛道的产能扩张不能依靠并购快速实现,只能通过自建一步步扩充产能,而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工厂在建设时间、资金成本上均是“泥潭”。

2021年6月,凯莱英启动港股上市,公告显示,在凯莱英列出的3项未来业务规划中,两项都重点提到了大分子CDMO业务。

2021年上半年,以大分子CDMO业务为主的新兴服务,凯莱英实现了1.44亿元营收,但是,在大分子药物市场的大盘子中,这仍然只是个小业务。由此看来,凯莱英看重的大分子CDMO业务发展道阻且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