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北制药成集采断供第一家,背后有何“隐情”?)
文:梁华梁
华北制药“有幸”成为自国家集采制度建立以来,第一家因断供国家药品集采而被处罚的企业。
作为我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有幸”成为自国家集采制度建立以来,第一家因断供国家药品集采而被处罚的企业:未来9个月不能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活动。
这意味着,华北制药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不能参与集采了。按照目前的集采一年两次的常态化节奏,华北制药将失去在年底进行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
毫无意外,8月23日,华北制药股价应声跌停。
【断供集采影响深远】
8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
公告显示,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华北制药于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弃中选资格。
中标后却不能正常供应,对于华北制药的这种“失信”行为,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决定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取消该企业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集采一年两次的常态化节奏,华北制药不仅失去了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资格,还将失去可能在年底进行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
据悉,我国医药市场至少有70%的市场份额在公立医院市场。此次华北制药被列入违规名单,意味着其在处罚期间将失去一部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8月22日,华北制药对于为什么无法正常供应作出了解释,“公司由于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导致公司无法保障正常供应。”
对于产能不足这一问题,华北制药还称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的审批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审批,扩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1亿粒,并加强与该产品其他中选省份的沟通,全力以赴保障该产品在其他中选省份的供应。
对于此次“断供事件”的影响,华北制药指出,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2020年销售收入为50.22万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收的0.0044%;2021年1-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293.81万元,不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的产品涵盖领域包括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肾病、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等。
由于国家第六批药品集中采购的拟集采产品等信息尚未公布,如果该批次集中采购药品涉及华北制药的多款产品,或将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销售情况。
【断货集采的背后“隐情”】
此次“断供事件”,华北制药将“锅”甩给了产能不足。
按照华北制药的计划,将加快推进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的审批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审批,扩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1亿粒。
但是,现实情况是,华北制药疲弱的业绩表现和高悬的负债水平,或者将影响到其产能的扩展。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华北制药营收为114.93亿元,同比微增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32万元,同比下降43.46%;扣非后净利为亏损6191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15亿元。
对于这样的业绩表现,华北制药解释称,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终端用药需求量大幅下滑,化学药制剂产品市场销售受阻,民众常态化防疫也使得用药数量减少,市场恢复缓慢,销量降低,开工不足,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使得制剂产品毛利降低,公司整体毛利降低。
不过,进入2021年华北制药的业绩仍未好转。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北制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72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671万元。
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华北制药的负债情况也正在恶化。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华北制药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52%,相较于同行丽珠医药等百分之三四十左右的资产负债率,高出不少。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华北制药的负债累计高达177.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74.73亿元。而华北制药的货币资金仅有53.8亿元。
实际上,由于华北制药的业绩严重依赖抗感染药物,营收占半数左右,使得公司近年来的发展遭遇到一些困难。
近年来,因为“限抗令”等因素的影响,抗感染药物使用量呈下降趋势,市场前20名的品种中有18个市场增长率为负数。
而且,抗感染药物受国家集采、政府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中标价格低。华北制药也曾承认,部分地区丢标、弃标导致公司销量减少。
因此,此次事件也有市场分析认为,华北制药是“有意为之”,故意放弃这部分毛利非常低甚至亏损的采集业务。
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此次“断供事件”充分说明了,集采对华北制药主营业务的影响和冲击。
所以,华北制药或许该调整其业务布局,不能只靠抗感染药物这个老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