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培和他绘制的远征军作战地图合影。
3张图耗时1个月
重培绘制的作战地图。
今天清晨6点,当年的远征军老兵李重培将会早早起床,穿戴整齐后,从都江堰市崇义镇新华村2组出发,转几趟公交车再转一次地铁,赶赴成都市人民公园参加抗战老兵聚会。虽然他已经92岁高龄,但身体健朗,看上去只有70来岁,因此此行他没让人陪伴。今天,他将给老伙计们带来3张地图——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第一次入缅作战图、中国远征军与盟军撤退路线图和滇缅反攻路线图。
这3张地图,是李重培于今年8月手绘而成。“今年,以立法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我高兴。”李重培说,他用手绘当年抗战地图的方式纪念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我要活到120岁,多见证几年抗战胜利日。”
花一个月绘 3 张远征军作战地图
手绘地图,对于李重培而言并非首次。“但这次地图内容最为详尽,我8月份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来修订它。”
李重培居住的四合院,掩映在一片桂花林中。推门而入,一张宽大的桌子上,摆放着3张今天李重培带到成都的地图。9月2日下午,他刚接待了几个前来看望的老朋友。
摄影记者想拍下李重培与手绘地图的合影,老人笑问:“那我要不要换一件衣服?”两分钟后,一身戎装的李重培,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镜头前。他的胸前,挂着好几个纪念章。拍照时,他总是站得笔直,目望前方敬军礼。
手绘地图,对于李重培而言并非首次。“但这次地图内容最为详尽,我8月份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来修订它。”李重培认为,他手绘的地图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详细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地图,细到某师、某军、某师残部的具体撤离路线,上面会标注经过的每一个地名,甚至包括一些正版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名。
在几份荣誉证书里,记载着“李重培版中国远征军作战地图”被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滇西抗战纪念馆、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等收藏,并被评价为“对我馆研究、记录抗战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李重培手绘中国远征军作战地图,始于10年前。“中国远征军为抗日做了这么大的牺牲与贡献,但多年以来鲜为人知,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这段历史。”于是,李重培开始收集资料、查阅史料。他多才多艺,喜欢绘画,上小学时,就喜欢研究如何放大、缩小地图。因此,绘地图对他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搜集那些资料。”
投笔从戎离开妻儿飞赴滇缅战场
在“全民抗战”环境影响下,李重培没有征求家人意见,于1944年10月参加了驻印新1军第38师112团3营3连。
时光倒流到1944年10月,李重培在成都武侯祠的成华联中(现石室中学)读高三。成都,这座内地城市,“呜啦呜啦”的警报时常响起。李重培经常在警报声响起后,火速逃离课堂躲到更偏僻、更安全的地方。当时,由于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胜利,中国与美国决定重开滇缅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相呼应。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败局,也在此前后相继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陆上交通线,同时开始派重兵攻打贵州独山。
在“全民抗战”环境影响下,李重培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那时他已成家,还有个半岁的儿子),毅然于1944年10月投笔从戎,参加了驻印新1军第38师112团3营3连。他从成都出发,在旧县(今新津)乘坐飞机奔赴滇缅战场。第一站到了昆明,第二天飞越喜马拉雅山,经著名的驼峰航线到达印度的汀江机场。
从严格意义上说,李重培并没有真正打过仗。但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的部队里,他经受了严格的远征军训练。刺杀、木马、单杠、双杠等这些项目都是他每天需要操练的项目,特别是还要进行野外训练。野外训练都是在伊洛瓦底江边的柚树林中进行,将士们闻风而动,柚树林中飒飒的风声,更加衬托出将士们的英雄豪情。李重培说,经常是晚上行军,出发到练习场地。
“当时的总队长是孙立人将军。”李重培回忆, 每周一,温文尔雅、具有学者风度的儒将孙将军都要讲前方的战事,总结训练情况。孙立人还把当时传唱的岳飞《满江红》曲调作了改动,按照军人操练的节奏,作为远征军新1军将士们的军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沉醉于峥嵘岁月中的李重培,忍不住哼唱起当年的军歌。
抗战胜利申请退伍圆“大学梦”
李重培退伍时,当时第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问他:“为什么要退伍,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部队里呢?”“我要读大学!”
1945年8月,他所在的部队准备去攻打广州,还没赶到广州,就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高兴惨了。”李重培说,战士们朝天打了3枪,把军帽甩得老高以示庆祝。
抗战结束后,1946年部队奔赴东北,李重培申请退伍,但是经过抽签却被安排到了第二批。因为有文化,在部队里表现又比较突出,在退伍前,他被提升为了“特务长”(管理后勤的司务长,正排级),但李重培渴望回到教室读书,1947年3月,他作为第二批军人退伍了。
李重培退伍时,当时第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问他:“为什么要退伍,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部队里呢?”“我要读大学!”李重培的回答简短而又果断。抗日战争胜利了,他投笔从戎的心愿已了,接下来该完成他的大学梦了。孙立人将军同意了他的退伍请求,并赠他一张照片,并写上“李重培同志惠存,孙立人敬赠”。就这样,李重培退伍回到成都。1947年10月,他到四川大学经济系学习,终于实现了大学梦。
老兵心愿:想活到120岁多见证抗战胜利日
1951年,李重培从四川大学经济系顺利毕业,被分配到温江专署工作。1952年,又被调到四川省第二工农干部文化学校(校址在温江),做行政工作。后来随着反右派斗争的结束,又被调到了设在眉山的四川省第一工农干部文化学校,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负责编写教材,学科教学主要是数理化,因为他的爱好和兴趣都是在理科方面。
1963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政策,精简压缩国家工作人员。当年4月,李重培回到温江,此后被安排回灌县。在等待分配两个月后,当时的灌县文教科将李重培安排到崇义小学去教数学,开灌县(都江堰市)大学毕业生任教小学的先例。1980年,李重培退休了。退休后,他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追忆、寻访和编辑、整理当年的战友和远征军的战争史料。目前,他已经整理编辑了《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印缅滇作战(1942——1945)》等几本战史资料。
如今,92岁的李重培在家颐养天年,喜欢绘画、写诗,偶尔参加一些关于远征军的茶话会和纪念仪式。在他的卧室里,挂着三幅书法、绘画精品,其中有幅牡丹图,雍容大气、格调高雅,就是由他手绘而成的。“我要活到120岁,多见证几年抗战胜利日。”李重培说,这是他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