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IT科技 - 正文

科技新星陨落智能硬件创业转冷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创业者的宿命

从业务层面来看,原本GoPro和Fitbit所占领的大部分市场,都出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竞争对手。更关键的是,这些竞争对手,都是巨头。

运动相机领域,除了小米生产的小蚁运动相机,专注户外运动装备的大厂佳明和原本就有相机业务的索尼等厂商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换言之,GoPro已不像上市前那般一家独大。智能硬件创业者、“凯步关爱”创始人张明表示,巨头一旦进入市场,其品牌、供应链的把控和议价能力,都会对原来的小企业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作用。

“去年我在CES上买了一部GoPro的产品,但是今年推出的新产品,在功能上,我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迭代。”张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再加上市场本身已经有一定的饱和度,GoPro的营收自然也会遭遇瓶颈。

事实上,GoPro在上市之前,通过昂贵的硬件销售就可以实现盈利了,眼下,它大部分收入还来自硬件销售。GoPro并非没有意识到,单纯卖硬件盈利很难有未来,因为这种模式一是要面对巨头的挑战,二是没法形成一个被投资人看好的故事。

因此,GoPro在上市时便表示,自己已经开始了视频内容的运营,致力于打造一个“媒体帝国”。彼时,外界认为GoPro有可能将是下一个视频的入口。

在2014年,GoPro就挖来了Skype前CEO托尼·贝茨(Tony Bates)主管GoPro新的媒体事业部,之后开始了一系列动作。不过在去年10月的财报会议中,该公司CEO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表示GoPro在媒体业务中投入巨大,但拒绝透露其媒体业务何时盈利。

有创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硬件业务切入到内容业务,跨度较大,并且内容业务除非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GoPro或许应该寻找一个新的故事。

Fitbit面对的巨头搅局者则是苹果。上文提及,苹果夺走了Fitbit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如果苹果在今年第一季度进行Apple Watch的迭代,Fitbit能否扛得住将是一大问题。上述智能硬件项目负责人说,Fitbit专攻运动健康,却跟多数手环手表厂商一样,产品仍然处在锦上添花的状态,数据和服务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

“受到巨头侵蚀和商业模式受限,这其实是国内智能硬件创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国内的市场竞争激烈,像GoPro和Fitbit那样通过卖硬件赚钱,更是难上加难。”上述智能硬件项目负责人说,智能硬件创业者需要构建自己的生态,单打独斗不太可能,建议寻求巨头的生态支撑,或者在一个领域真正做到精耕细作和创新。比如,目前就有无人机厂商进军农业领域售卖服务,这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