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阿里二选一,是堕落还是必然?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1-04-15 16:54: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讲一则故事。

传说有一条恶龙,要求一个村庄每年都要给它献祭大量财宝和美丽少女。于是村民每隔几年都会推选出一个勇敢的少年,并集全村之力为他打造武器和装备去与恶龙搏斗,但是这些少年却从没有回来过。

有一年,又到了恶龙需要给它献祭的时节,又一个被推选出来勇敢少年带着宝剑出发了。而这一次,村子里有一个人偷偷的跟在少年后面,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位少年找到恶龙,经过一番搏斗后,用宝剑杀死了恶龙。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使得村民惊呆了,那个勇敢的少年坐在恶龙的尸体上,看着龙穴里遍地的金银财宝和美女,他的眼神却越来越迷离和邪恶,最终他的头上长出了犄角,背后长出了翅膀,斩龙的英雄少年就在眼前变成了恶龙本身。

这个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本期文章的主角也曾经是一位屠龙少年,他就是阿里巴巴。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2021年4月10日注定是将载入互联网史册的一天。

在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去年被立案调查之事,终于有了结果。市场监管总局对其处以182.28亿元的罚款。

阿里走到今天这一步,令人不免唏嘘。在20年前,阿里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而今天却因逼迫中小企业被罚,人生的吊诡与无常可见一斑。这二十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年前。

1999年2月,35岁的马云在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3月,35岁的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南归杭州,开始开发阿里巴巴网站。同年10月,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0000人,会员总数超过20000人。

到了2000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2001年12月,阿里巴巴注册用户数达到了惊人的100万+。2002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实现全年正现金流入。

2003年5月10日,马云创立淘宝网,开始抢夺eBay易趣C2C市场。

2011年是阿里迎来的第一个本命年,在这一年阿里中国供应商曝出了涉嫌欺诈客户事件,面对舆论和内部的问题,马云选择了开诚布公地处理这件事情,他召开内部会议并派出调查小组,查明内部100多名主管和销售人员涉嫌欺诈违规操作,这些人全部被辞退,并且两名高管也引咎辞职。通过这次事件,阿里对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做了全面的反思,也是阿里从C2C向B2C转型的标志。

到了2012年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全面铺开,让互联网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阿里也顺应潮流地推出了无线ALL IN战略,手机淘宝、支付宝、钉钉等众多移动端软件依次亮相。

三年后,2015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这天,数以亿计的人使用手机购物,当晚仅用1分12秒就破了10亿的成交额,这一年双十一最终成交额定格在了912亿。也是在这一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蚂蚁金服集团完成重组,蚂蚁金服为支付宝的母公司。

之后, 阿里踏上了狂飙突进的收购之路。阿里系也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从阿里的发展史来看,马云和他的团队怀揣着对中国互联网商业的使命感,将阿里巴巴定位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顺利站稳脚跟。

彼时的马云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阿里会走到中小企业的对立面,会因为垄断被罚。

少年变恶龙,难逃宿命

关于阿里被查的报道很多,但还是像披着一层面纱,让瓜友看官们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第一个疑问是阿里到底垄断了什么?

这事儿,要从阿里的商业帝国说起,2014-2020年阿里投资占股的企业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其中不乏新浪微博、海尔电器、苏宁、滴滴出行、圆通、华谊兄弟等各领域头部企业。

不过在电商和移动支付领域,阿里都有其竞争对手,也很难说阿里是一家独大。

那么阿里又是因为什么被重罚呢?答案是“二选一”。

啥叫“二选一”,说白了,就是你用了别家的东西,就不能用我们的东西。

就比如小区有超市,你消费了其中一家的,那就视为这家的客户。假如某天这家老板没开业,你又想买东西,你到另一家店里买,对不起,不卖给你。有我没他,这两家店不共戴天。二选一就是这么个意思。

列宁曾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会走向垄断。因为几个大型企业彼此很容易达成协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垄断与竞争天生是一对矛盾,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的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最终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令人遗憾的是,曾几何时,像阿里这样的平台起步的初衷,何尝不像勇敢的屠龙少年一样?它们对落后的商业秩序深恶痛觉,号称要消除不公正,要消灭差价,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然而当它勇敢的杀掉那条恶龙之后,面对遍地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它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自己化身为恶龙,继续吞噬大家的财富,屠龙少年终于变成了恶龙。

一家企业从小到大,又由大到垄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仿佛是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有另外的力量来进行监管和规范。

互联网企业,首当其冲

反垄断是国内外规范市场的共识,但与国外首先整顿传统企业垄断不同,国内这次反垄断却直接剑指互联网企业。

这又是为何呢?

第一是互联网中心化趋势加剧。讽刺的是,曾经的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代名词,在互联网还是野蛮生长的时代,上网谓之“冲浪”,有种探索未知的刺激感。

那个时候,每个领域都有对标的产品,每个方向都有无限可能,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对手。

如果你想吐槽,可以去天涯社区发个贴子,义愤填膺与各色人等对骂;如果你诗意大发,可以去榕树下发篇文稿,凑齐个人文集后沾沾自喜,如果想看新闻,可以去四大门户。

到了今天,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与控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服务已经越来越“中心化”了,特别是从PC端到移动互联网之后,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第二是互联网行业有着别的传统行业无法企及的边际成本优势。也就是用户越多,成本越低,并且非常明显。传统行业,虽然也会用户越多,成本越低,但是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传统行业硬件成本是无论如何省不掉的。也就是说各个厂商在材料技术差不多的前提下,同体量的公司成本不会有巨大差别,大家半斤八两,就不会很快形成垄断。

第三就是流量集群效应。比方说你现在自己建立一个网站,淘宝网二号。那么你要吸引足够的买家和卖家,网站才能运营起来。

而对于卖家来说,他们一定要去找买家流量多的平台,买家也会找卖家多的平台以提供共多选择给他,最后大家在你创立的和淘宝网之间,选择淘宝的越来越多,到达临界点,你的平台就垮台了。

这迫使互联网企业要不断寻找新的流量,也决定了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张。但扩张的方式往往就是一哄而上,大打价格战,最后一地鸡毛,而且消费者也愈发认识到今天薅的羊毛,明天会加倍还给巨头们。

所以,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流量红利,已近尾声

阿里的二选一说穿了就是为了争夺流量。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巨头们对寻找新流量入口的愈发焦虑。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社区团购。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互联网流量红利盛宴已接近尾声。

当资本市场讨论“流量红利”一词时,实际上讨论的就是2010年以后的移动流量红利。在用户增长的同时,用户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从而构成了双轮驱动。在此过程中,每次都能塑造一家或几家新的巨头。

而这几年,特别是18年后,对于越来越多的C端产品而言,用户获取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而用户贡献值却大多不尽如人意,如此之下,便只能抱着资本大腿,艰难前行。

到了2020年,尤其是疫情之后,大家本以为会再享受一波人们居家的流量红利,然而,这次“疫情红利”对互联网小企行业而言,又是一次灭顶之灾。

在疫情之中,虽然用户使用时长大幅提升,但是用户打开的APP数量几乎没有提升。既没有产生新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也没有产生新的垂类头部平台。一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独角兽反而死掉了,市场份额落入数量有限的巨头之手。

所以如果不作出改变,往后的五到十年年,我们可能很难看到会有互联网新巨头的诞生。

结语

随着阿里的靴子落地,人们纷纷猜测接下来就是腾讯或者美团,至于到底是谁,相信国家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与下一个是谁相比,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发展的边际在哪。只有明确了这个,才能有长久的发展。

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曾写道:“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需要不忘初心,一家立志于活102年的企业更需如此。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