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会议活动 - 正文

【第十一届HED峰会】“双循环”发展格局赋能高质量金融开放,共拓中国经济新“蓝海”

来源:财视中国 2021-04-26 15:41: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第十一届HED峰会】“双循环”发展格局赋能高质量金融开放,共拓中国经济新“蓝海”)

告别2020年的阴霾,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亦是资本市场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改革发展之年。近期,A股可能面临着一些国内外宏观流动性变化带来的挑战,基金方面也出现不断爆雷的不稳定现象。那么站在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风口浪尖,如何做好自身的财富管理,延续资本市场的活力成为了每个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如今,我国经济想要维持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双循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新格局的出现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值此之际,由财视中国主办的“第十一届HED峰会”于2021年04月2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得到雷根基金、东证期货、RIDGE睿智、锦天城律师事务所、U&I Group、中电投先融资产、横华国际资管、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天府对冲基金学会、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以及上海北外滩绝对收益投资学会的大力支持,近300位来自银行、保险、资管、母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期货、交易所、信托、投顾等公司的嘉宾莅临现场。

财视中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浩出席大会并发表开幕致辞:“随着资产配置时代的到来,资管行业存在的数据爆炸、分析同质化、非标数据缺失、信息不对称等痛点亟待解决。财视中国致力搭建资产管理行业O2O平台,通过数据、咨询以及会议服务,帮助基金管理人从繁杂的文本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策略与投资。此外,我们发现海外拥有较成熟的机构投资人体量,且对国内管理人非常感兴趣。基于QFII通道落地的机遇,财视中国希望引进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人,实现国内投资人的比例调整。”

▲ 财视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朱浩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把握双循环的内涵要义,确保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成为重要议题。在以“双循环新格局下,大资管行业新发展”为题的主题演讲中,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杨宇分享道:我们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两方面:第一是大资管行业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后,金融顶层设计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第二是不同的子行业的发展格局的变化。新中央银行法确定自上而下的宏观审慎框架,我们认为这是相对有利于风险释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阶段性超预期友好。债券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将继续打破刚兑,力促风险处置市场化法治化。在此脉络下,资管和财富管理协同推进。新格局下,我们强调研究客户行为特征,改变传统锚定效应并关注产品层面供给侧改革以及投资者教育。

▲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 杨宇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加速,许多专注于全球布局的国际资管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海外资管机构纷纷来华布局。中国投资者也在壮大投资版图,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出一份力。对此,安联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沈良就“主动共创双赢,海外资管的中国战略”主题阐述道:面对新格局,外资应注重“国际经验+本地化”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尊敬本地人才,发挥海外及本地员工的互补优势。同时,将投资、销售、运营三大Alpha的来源相互串联能够为外资创造较大价值。具体来说,外资优势的充分发挥借助于三大方面:一是不忘初心,主动管理;二是深耕细作,以研究为本,严控风险;三是追求可持续,洞察未来,注重ESG、养老金和AI。外资主动融入“双循环”,将协助中国投资者探索海外市场,兼为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导航,共创双赢。

▲ 安联投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 沈良

财富管理是高净值人群永恒的话题。而如何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更是富人们的一堂必修课。对于股票核心资产出现了一定的震动,固收+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追捧,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的投资也更上了一层台阶。在雷根基金总经理李金龙主持的“变局中的全球资产配置:固收、权益类、大宗商品”的圆桌讨论中,他表示:针对超高净值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雷根基金力争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捕捉投资机会,满足投资人的不同需求。针对后市的配置,雷根基金秉持“重仓美好生活”的投资理念,聚焦生物医药、科技、消费三大“长坡后雪”赛道。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表示:近几年,股票市场走的是经典策略模式,今年将是一个结构性熊市,建议风险资产尽量回避,但个人比较看好下半年的债券市场。由于公募基金申购量的持续下降,今年白马股表现并不亮眼。如果没有活水进来,抱团股可能继续反弹下去。就资产配置而言,我认为今年重仓货币类资产至少能保证正收益,到下半年再配置债券市场。至于海外市场,建议大家持相对保守的配置策略。

合晟资产总经理冯建桥认为:权益抱团比较集中折射出目前权益市场处于估值相对偏高的水平,而固收市场在今年年初确实是很好的投资机会。针对资产配置,每个人的财富和资产净值需求各不相同,配置比例也有所不一。就针对超高净值客户而言,建议固收和权益市场各配置50%,重要的是在子行业中寻找最优秀的管理人。

茂典资产总经理梅东亚认为:就资产第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国内各个资产表现都不太理想,利率债区间震荡,权益市场出现较大回撤。但由于当前权益市场已经下跌不少,消化了春节前后部分估值过高的板块;未来市场会走均值回归行情,我们对二季度的权益市场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从性价比来看,我们认为中证500仍有一些细分龙头值得被挖掘。对于固收类资产来说,在信用债市场中,信用利差和信用债本身的收益率当前都处在历史相对低位,因此,我们需要中性看待对于信用债未来的走势。而对于利率债,我们认为在下半年才具有确定性的机会。

横华国际资管(香港)总经理陈晓毅阐述道:关于固收+策略,目前我们还没有主动管理参与,未来可能会通过FOF等形式参与配置。抱团股的调整实质是一种市场估值过高后的自我修复过程,我们去年已经有所预期。我们谨慎看好二季度、三季度的A股。大宗进行年初的一轮上涨后,虽然近期大宗商品进入相对振荡的行情,但仍存中长线投资机会,建议多策略参与市场。此外,港股相对A股,有更多的价值挖掘空间。随着港股中概股的回归,很多优秀的标的值得关注。但我们会把投资重点放在A股,同时配置部分港股,积极参与大宗商品市场,密切关注固收和债券市场。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李金龙、吴照银、冯建桥、梅东亚、陈晓毅

近年来,全球资产配置的概念被不断提及,在此背景下资金合法配置的海外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如果盲目开放A股,会导致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造成冲击。此时,QFII和QDLP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在保德信全球投资管理董事总经理孙昊主持的“开放‘双向道’打通,QFII、QDLP再出发”圆桌讨论中,他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境投资越来越活跃。同时,很多外资资产管理公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会。

法巴资管(上海)总经理何昭提出:未来十年,中国大资产管理黄金周期来临,中国财富管理也将迎爆发性增长点。财富管理是泛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外资资管既要保持原有的跨境投资长项,主要面对机构投资人、保险公司,国家主权财富机构等。因为受监管和市场熟悉度等因素影响,外资并没有完全融入进中国的零售市场,零售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蓝海。同时,外资资管进入中国市场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长期的人才培养、关注中国的财富管理领域、量身打造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合规风控要求。

普徕仕(上海)总经理王岱表示:作为一家投研驱动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专注于不断强化投资能力和研究实力。所以此次於国内设立投资研究办事处,我们采用“研究为先”的战略,首先搭建一个优秀的本地研究平台,以强化A股研究覆盖。一个国家、市场不断产生新的大型头部公司需要满足以下四要素,首先要有足够大的本土市场;其次是要深厚的人才储备;三是要有支持商业发展的政策;四是要有PE、VC到后期二级市场推出的有深度的资本市场。随着科创板的建立和注册制的实行,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头部公司将选择在A股上市。基于此,我们要做好A股的投资研究工作,覆盖好A股市场。我们相信A股市场将是一个持续产生新的好的大型公司的市场。

施罗德投资(上海)总经理张兰分享道:外资的投研方法能为本地资管市场带来新理念并促进其发展,但必须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本地化优化和改进。其次,应借助多资产策略,把握国内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向净值型产品迁移的机会。我们观察到中国的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收益能够稳定增长、波动率、回撤得到控制的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外资在中国本地投资平台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桥梁。

贝莱德中国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分享:从全球角度分析,我们提供三种对中国资产的投资逻辑。第一种是分散风险投资,由于中国的政策周期和全球并不同步,这提供了资产价格间的弱相关性和国内外认知差形成的投资机会。第二种是全球化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很多中国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有异相较于其它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第三种是可持续发展投资,ESG是全球投资中明显加速的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巨大契机。总的来看,中国市场现存丰富且优质的投资机会。

霸菱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投资主管詹政峰指出:霸菱投资坚持从自上而下的投资理念,不会单看一个产业。对于A股中的消费产业,新能源或像EV,我们是比较看好的。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能在短短几年做到世界第二,这个成长量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资产证券化的成熟发展将给中国市场带来高流动性。以我观察的时间点来看,中国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孙昊、何昭、王岱、张兰、陆文杰、詹政峰

后疫情时代,A股延续去年势头,涨幅尤佳。港股市场的上市规则、发行机制和上市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在凯丰投资副总经理、资产战略部总经理邓安娜主持的“科技&价值,后疫情时代A股与港股亮点”圆桌讨论中,邓安娜表示:后疫情时代以来,港股已然成为高频词,成为很多基金公司的主要战场。今年以来,随着港股本身的低估值和基本面盈利拐点的到来,南下基金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予海外资金进一步流入的机会,港股表现明显强于A股市场。由于港股中有40%的市值被海外机构投资者持有,所以港股和美国政策、美国股票市场息息相关,而A、H股的溢价却长期存在。同时,港股在新经济、科技教育、医药上具备众多全球性稀缺资产,叠加港股市场IPO标准和周期比较短、松等因素,中概股在回归过程中也会优先考虑港股市场,港股市场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说道:我认为对比其他主要市场,港股目前整体估值不高,是一个相对理性的市场。科技股在港股市值占比不断提升,未来香港市场存在长期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对于中国A股抱团股,我认为经过前期的调整,抱团股估值有所下降,关键还是要看这些公司长期增长潜力,从中寻找确定性成长并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A股、港股、美股等海外市场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雷根基金权益投资部投资总监王维诚指出:针对于港股估值问题,一刀切的方式并不适用描述港股内部的估值结构。从A股投资人角度来看,估值本身代表投资者在估值模型内部的容忍度问题。对于科技股投资,我建议投资者能够基于理解这家公司的前提下,再讨论估值问题。另外,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上升以及各个产业加速发展,中国的一些龙头企业具有不错的长期投资价值。龙头企业不光光是在泛消费行业,在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制造业中也同样存在很多优质的投资标的。

毕盛(上海)投资管理副总经理谢晓荔阐述道:个股层面,我们认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新经济,医药、互联网、以及部分消费股能够在未来带来较多绝对收益机会。而对于A股,依旧关注消费,科技和传统行业的龙头的投资机会。对于前期抱团股的表现,市场积聚的较大风险导致年后市场调整速度较快。与此同时,美债利率上升及大家对流动性趋紧的担忧情绪也加快了下跌趋势。对此,我们近期的研究核心是寻找一些前期被市场忽略,但估值区间较合理,业绩增长潜力较大的公司。另外,从外资加大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股票市场的机构化投资趋势增强得长期趋势来看,待核心资产估值调整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区间,我们认为中国的核心资产依旧存在长期的上涨空间。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邓安娜、田峰、王维诚、谢晓荔

在“养老FOF基金在中国-国际借鉴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中,工银瑞信基金FOF投资部副总监黄惠宇说道:通过FOF的形式,我们可以践行多资产、跨国别的资产配置模式,在战略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适时、适当的战术择时,获取自上而下的超额收益。FOF投资会根据权益和固收的相对吸引力,在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中配置和调整。除此之外,FOF还拥有两大优势:一是实现资产配置和个券选择的专业化分工,FOF管理人集中精力于资产配置,将单一资产类别内创造阿尔法的工作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从而更大概率实现为投资人获取更好的风险收益的目标;二是相较非标和流动性不高的资产,基金往往有更好的流动性。

▲ 工银瑞信基金FOF投资部副总监 黄惠宇

围绕“理财净值化转型中国的养老FOF发展前景”,平安基金养老金投资中心执行总经理高莺表示:未来,养老金市场将是一片蓝海。资管机构参与养老市场。关键是要利用养老这个场景来打造一个综合的财富管理生态圈。做养老规划不仅要有整体规划还需在基本健康满足、子女教育足够的情况下,多配置养老资产。在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财富时代,没有单一的产品能满足投资者所有的需求。所以,我们应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在投顾业务中了解客户需求,在理财管理过程里抓住难点痛点,帮助客户减少非理性行为。同时,在科技赋能的时代尽量利用大数据和科技平台,构建全产品生态圈。

▲平安大华基金养老金投资中心执行总经理 高莺

在中国资管市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当下,社会对资产配置型产品的需求强盛,固收+FOF可能成为最适合开拓的蓝海之一。在雷根(中国)控股副总裁周艳斌主持的“固收+FOF’蓝海布局:选基与配置”圆桌讨论中,她强调:今年产品市场资产波动很大。我们注意到FOF固收+产品被很多人拿来做短债的或低收益产品的替代。虽然FOF和固收+产品自去年开始受到青睐,具有看好趋势,但我们要注重资产配置多方位的考量。在今年汇率市场不确定和预期的通胀经济形势下,我们在国内设立FOF基金和境外设立SPUT FOF基金更积极面对市场挑战,丰富产品线,赋能优秀策略基金,用更好的产品来维持机构间的合作和应对投资人的要求。

百瑞信托证券投资部总经理董瀛飞强调:固收+客户的诉求是很稳健的收益,这对于固收的要求非常高。真正的固收+最核心的优势就是通过一套体系和机制在形成固收的同时,还能加一些产品进行资产配置的转换。从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可能会逐渐弱化FOF中固收+的产品理念,转而向客户讲解资产配置的概念。比如,目前百瑞信托推出的FOF,资产配置就会比固收+给客户的预期更低一些。

兴证期货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兼投资经理廉正表示:FOF通过多策略、多资产分散风险是基本功能,但在实操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超出产品风险收益定位的风险。为了达到风险可控,我们建立了母基金层面做大类资产波动分析,决定不同资产及策略配置方向;子基金主要是投资量化私募投资的投资体系。因为量化私募在市场有大波动的时候,抓到机会的概率更高,主观交易则存在子基金管理人主观判断可能与母基金管理人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投资逻辑不能贯彻。另外,不同于传统的根据策略类型制定私募白名单,我们则是根据量化私募过去的风险收益特点进行分类,建立白名单。建立了稳健、平衡、灵活、进取四类风险由低到高逐步增加的白名单。在投资时,稳健型FOF则主要投向稳健及平衡白名单私募。进取FOF则可以大比例投灵活和进取白名单私募。这样不管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还是从产品风险定位角度,就更容易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蓝石资产投资总监李九如指出:我认为固收+FOF产品的风险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投研能力能否匹配这个产品;第二是管理人选择的风险;第三是市场风险。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我们可以将前两个风险降到最低。但第三个市场风险,需要我们选择好的管理人和产品,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持续回报。从某些程度上来说,短期的市场风险往往可以忽略掉。长期看,选对管理人还是能带来一个穿越牛熊的稳定回报。

弘收投资(上海)总经理匡正阐述道:固收+本质上是在获取债券票息的稳定回报的基础上,通过别的资产类别,平滑收益,并博取更高的收益。在此层面上,FOF具备良好的灵活性,能够进行多策略多资产的配置,还可以进行择时。FOF的基金经理能够给整个组合一个较好的风险平衡后的回报。而固收+FOF的风险主要是FOF管理人本身的投资风格和其风险收益特征跟固收部分的匹配度问题是否能处理好。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周艳斌、董瀛飞、廉正、李九如、匡正

围绕“卖方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法律智慧”,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傅莲芳发表主旨演讲:私募基金或证券投资领域对律师的挑战非常高。只有知己知彼,知道投资者诉求、管理人和销售公司的痛点,才能在不同的委托人情况下,为他找到最好的策略。卖方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法律智慧包括三点:第一,合法合规,机构不当背锅侠;傅律师列举了卖方机构多种募集和管理中的不合规行为,这种情况就极有可能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第二,理性应对基金暴雷,专业化解僵局与危机;如果卖方机构管理的基金出现了违约兑付的情形,专业律师团队的介入可以有效化解危机。第三,魔鬼在细节,法庭见真章。傅律师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有效化解基金兑付危机和面对疑难案件如何通过专业力量为客户做最好的争取。

▲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傅莲芳

当今金融市场变幻莫测,投资者们纷纷研究新的策略和渠道。在东海基金基金经理张文理主持的“多策略驱动获取超额收益,FOF如何追踪市场热点?”圆桌讨论中,他表示:谈到FOF,大家现在谈得比较多的是资产配置,因为FOF的定位就是一个资产配置型产品。我们认为资产配置首要核心是平滑波动风险,从风险的角度来衡量各类资产。而不是简单的收益比较。实践中采用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各类资产进行衡量,明确资产配置决策。并结合具体的产品定位,最终进行产品的资产配置仓位决策。以上资产配置决策过程基于量化手段,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提取有效因子,并构建决策模型。为了使以上流程更为高效,公司设有科技金融部进行系统建设。在支持投资决策、量化研究、市场监测和基金跟踪等投研需求之外,也便于对内对外及时输出资产配置观点。并可根据客户的具体风险收益偏好,提供相应的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

东航金控组合投资部部门经理田童阐述道:我们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组合投资,主要投资大宗商品领域CTA策略。今年,CTA策略是投资市场上的热点,资金关注度高。我们认为要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需要注重策略的多元化,对于投资标底机构,我们更注重交易逻辑,因为有交易逻辑才有策略的护城河。针对量化投资,我们关注市场波动率,针对基本面关注供需,在大的行情机会中趋势跟踪可以获得不菲收益。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鲁炳良说道:在国内,FOF的定位是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的结果,特点是利用国内股债获得收益。整体上看,我们应该从相对比较细的指标上对标的进行考察。此外,我们要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经济和策略研究,不断丰富产品,做到真正多策略的稳定收益状态。我认为,FOF理财市场未来将是一片蓝海。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张文理、田童、鲁炳良

在“分化和轮动市场中的量化投资”主题发言中,信弘天禾总经理章毅表示:针对量化基金配置,建议以规模、时限、风险收益特征等要素为基础,制定和使用投前投后“可操作”的合约条款和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组合优于个体的效果。我认为,量化在中国具备非常高的增长潜力,建议投资者以价值投资思维,关注量化投资本身的成长性,切忌在基金选择上追涨杀跌,将精力集中在管理人尽调和策略分析方面选择,谨慎择时。长期来看,量化策略在中国资本市场土壤的发展也必将回馈于专业投资者。

▲ 信弘天禾总经理 章毅

围绕“当前量化市场分析及配置思路”话题,鸣石投资合伙人、副总经理房明认为:当前量化市场呈现出Alpha下滑、风格暴露成为Alpha重要来源、FOF行业发展与市场配置需求的快速增长存在矛盾、人才军备竞赛将迎来高潮。因此,我认为配置量化可以从以下五点进行破局,第一,渠道商要引导大类配置,弥补中国式财富销售的先天不足;第二,管理人加强策略配置,打造品牌;第三,在全面发展背景下,巩固机构的差异化特征;第四,通过产品类型创新,突出量化工具型投资优势;第五,围绕契约式基金特点加强针对性服务。

▲ 鸣石投资合伙人、副总经理 房明

近年来,量化私募的飞速发展为投资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投资工具,比如指数增强、市场中性、CTA、多空产品等等。在个股结构性机会仍不断涌现的市场背景下,量化策略的比较优势再度凸显。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大环境下如何选择成为难题。对此,由致诚卓远副总经理、风控总监马海源主持的“结构性行情中的策略迭代更新:指数增强、市场中性、CTA”圆桌会议中,多位大咖分享真知灼见。

海证期货总经理刘飚说道: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周期性表现。就今年第一季度来讲,三种策略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差异化。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它整个策略的核心和投资逻辑。策略的核心,对于整个权益类价格的判断来说至关重要。目前,CTA拥有较好的净值,但也存在容量问题。一方面是流动性,一方面是后期CTA整个策略较为拥挤。当前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策略是否会发生变化。伴随着技术发展,高频策略将更有发展前景,更受青睐。

东兴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量化投资总监洪振宁认为:从去年7月份金融板块冲高回落后,中性Alpha策略获得超额收益就较为困难。而CTA策略从过去一年至今的表现都比较稳定。如果采用多策略组合的配置,如Alpha中性和CTA策略的组合,即便春节之后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整体回撤也不会很大。因此就未来而言,保持均衡的配置是较好的选择。长期看,只要策略符合基本面逻辑,大部分的策略都是预期为正的收益曲线。在不确定的市场上,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组合来熨平策略收益波动,以期给客户赚取相对稳定的收益。我认为这种组合策略的稳定性更高,给客户带来的体验也会更好。

先融资管代总经理李伟发言道:CTA去年的行情是难得一见的高峰,但今年迎来较大挑战,随着大量资金涌入CTA市场,我认为总体市场的波动性应该会维持不错的状态,挑战主要存在策略的异构化组合方面。真正做市场大容量波动性的策略,可能会更多地转向股票多头,和指数跟踪。总的来说,个人比较看好CTA以及固收+。从全市场看,我比较看好SmartBeta+Alpha的量化策略,尤其在结构性行情下,它更有用武之地。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马海源、刘飚、洪振宁、李伟

关于“期货、期权如何对冲最优”问题,申银万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期权与固收投资总监刘畅首先发表了主持发言:随着我国对衍生品市场的态度越来越开放,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和投资品种越来越丰富,投资者和参与者也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中证500相关的衍生品进一步放开上市。过去两年市场波动较大,且未来这种波动缩小的可能性也较小。在当下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衍生品对于未来市场对冲的利用、策略的交易来说,发展空间都是巨大的。

国金期货资管部总经理张树国强调:期权方面,最近国际形势变数引起市场较大波动,自身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一方面适当地做一些不确定性的期权,来避开过多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有时场内期权交易并非十分顺畅,需要切入一些场外期权来处理做一些对冲。通过场外期权做对冲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企业一对一定制,并尽量避开主观情绪,进而更利于问题的融洽解决。

鹏扬基金绝对收益策略总监邱骜表示:我们发现今年最大的回撤是由基差的波动造成的。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基差出现阶段性的快速收敛。但是中间不管如何波动,它最终都将回归,它所造成的波动并不不会造成实质的风险。

诺德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恒楠认为:期货对冲最主要的风险是基差。因为套利机制的不够完善,当前的基差较为不稳定。当期货比现货贵的时候,套利会相对容易。做空期货、做多现货,一般来讲正向基差会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是,负向基差想做套利的话,要做多期货、做空现货。而股指期货负基差的波动性又取决于流动性、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刘畅、王恒楠、张树国、刘畅、邱骜

在C论坛:CTA策略中,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雪松国际信托标品事业部总经理韦巍,分享“捕捉危机阿尔法:股指、量化、趋势和高频策略挑选”的相关话题。

▲ 雪松国际信托标品事业部总经理 韦巍

韦巍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居民的财富配置从简单的单一产品驱动转变为合理的资产配置组合,资产管理机构从单一类型产品供给转变为全谱系的产品体系构建。在资管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暴露的背景下,资管机构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全谱系产品体系和资管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即资产配置能力。

据韦巍介绍,雪松国际信托当前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产品供给和资产配置的双轮驱动模式。公司成立了标品事业部,专门负责构建全谱系的标准化信托产品;同时,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在底层的大类资产配置中,纳入股票、债券、CTA策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完整、齐全的底层大类资产。

提及CTA策略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韦巍进一步阐述,资产配置本质上是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经济周期,配置不同的大类资产类别。从大类资产的完整性来看,CTA策略对资产配置组合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在产品特征上,CTA策略和传统的资产类别呈现非常低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零相关性。将CTA加入资产配置组合中,将明显减少组合的波动,提升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为投资者的资产进行稳健的保值增值。

韦巍强调,CTA的危机保护器作用是真实存在的。首先,CTA策略交易方向是双向的。在危机发生时,传统资产不可避免将承担波动。但CTA能够利用做空机制,对冲与传统资产的相关性。此外,大家比较熟悉的CTA策略狭义上指量化趋势跟踪策略。面对危机时,大量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会造成短期内市场波动率和趋势性的明显上升。但这样的市场环境其实是适合该策略运作的。CTA策略可以作为危机保护器,在资产配置组合中占据一席之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