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IT科技 - 正文

Kubernetes迎来7周年,VMware Tanzu终结要容器还是要虚机之争

来源:至顶网 2021-07-07 10:49: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VMware Tanzu推出之后,vSphere集成了Kubernetes,这样vSphere同样也可以原生地提供对K8s的支持,从此用户不用再纠结该面向容器为主场景还是以虚拟机为主要应用场景来搭建基础架构。

(原标题:Kubernetes迎来7周年,VMware Tanzu终结要容器还是要虚机之争)

每个开发人员都希望自己开发的软件用的人越多越好,但真正能实现这一愿望的人不多,而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则是两个幸运者。当然,这种幸运是无法预见的。7年前,当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等在谷歌内部开发出来Kubernetes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Kubernetes能如此受欢迎,没想到7年后的今天Kubernetes能成为容器编排引擎的事实标准。

伴随着Kubernetes的成功,作为Kubernets核心创始人的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于2016年底离开了谷歌,共同创立了Heptio公司。2018年VMware收购Heptio后两人进入VMware,Craig McLuckie任VMware应用现代化业务部门研发副总裁,Joe Beda担任VMware首席工程师,继续从事Kubernets相关的工作。日前,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他们和VMware因Kubernets结缘的过程。

虚机与容器是互补非替代

众所周知,VMware是虚拟化市场的霸主,虚拟机和容器被认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竞争关系。2018年年底收购Heptio是VMware对外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VMware要拥抱Kubernetes。很快,VMware在2019年的技术大会VMworld上发布了VMware Tanzu产品和服务组合,正式宣布拥抱Kubernetes,让vSphere对容器提供原生地支持。

在这一战略下,VMware推出了各种Tanzu相关的产品、服务,包括Tanzu Kubernetes Grid、Tanzu Mission Control、Tanzu Advanced)先后上市,VMware从原来的基于虚拟机技术的云基础架构技术供应商转变为能在任意云上交付更具韧性、更安全的基础架构,帮助客户更快构建现代化应用的全栈技术供应商。

今天,VMware谈到容器与虚拟机,再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完全可以也应该和谐共存,共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而Joe Beda和Craig McLuckie在这个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Joe Beda说:“我们认为Kubernetes和vSphere是互补的技术,而不是互相替代的技术。至于让Kubernetes运行在vSphere之上很自然,当初我们在创建Kubernetes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就是将来要让Kubernetes去运行到某种底层的基础架构之上,比如说Google Compute Engine。”

Craig McLucki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首先如果我们把容器和虚机做个比较的话,是满足不同需求的,但是在我了解的大部分的情况下,把这两个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带来非常优秀的结果。“

Craig McLuckie说,VMware现在做的就是给用户充分选择权,不管是要虚机还是要容器,或者两者都要,VMware都能提供原生的支持,而且是以一种可以兼容现有技术框架、简单易用的方式。

VMware Tanzu的初衷:简化Kubernetes

鉴于容器的跨平台、部署快速方便等诸多特点,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部署Kubernetes,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一大挑战是如何对现有的技术做最大化的利用,也就是如何充分兼容已有的技术架构,确保现有业务的顺利进行。另一个则是支持最新的技术,确保新的应用不能仅能运行在私有云上,而是要能适合任何环境中,包括本地环境、公有云环境以及网络边缘环境,以借助这些新的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应用程序的现代化。

“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应用支持了他们今天大部分业务的运行,企业需要一套技术组合能够让这些已有的应用程序能够在最小变动的情况下,从Kubernetes中受益。” Craig McLuckie说。

VMware Tanzu正是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一个产品组合。VMware Tanzu把一系列的技术集成在一起,让企业能够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确保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帮助开发者实现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其中,VMware Tanzu Kubernetes Grid(TKG)把Kubernetes直接集成到了vSphere当中,确保用户在构建他们的云环境时,Kubernetes已经自然地成为基础架构的一部分了,从而监护了Kubernetes的操作和运维。Craig McLuckie特别强调说,Tanzu Kubernetes Grid(TKG)不仅支持私有云环境,也能够支持各个主流的公有云环境。

还有VMware Tanzu Mission Control,它解决了运行在不同云环境以及网络边缘之上的Kubernetes集群的统一管理问题,包括身份管理、安全能力、配置管理、审计管理、数据保护等,在一个界 面统一完成纳管。

而Tanzu Advanced则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一套技术和能力,简化了Kubernetes的管理,让开发人员可以基于Kubernetes进行应用的开发,从而不仅能够让开发人员对现有的应用程序进行现代化,而且还能够高效地构建新型应用。

“目前,Kubernetes还在起步阶段,VMware Tanzu能够让客户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来部署Kubernetes,可以保护在技术上已经做出的投资,同时还能够受益于各种最新的创新技术。” Craig McLuckie总结说。

在容器技术的落地上,VMware不止是Tanzu这个产品组合,还有大名鼎鼎的Harbor。Harbor是一个企业级的镜像管理仓库,用于管理可用的容器镜像。镜像仓库在容器应用技术栈里属于基础设施,是非常关键的组件。

Harbor是个开源项目,在Github上获得了1.2万颗星,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尤其是中国用户。据VMware中国研发技术总监、CNCF Harbor开源项目创建人张海宁介绍,Harbor是首个原创于中国的CNCF开源项目,也是因为中国庞大的用户群让这个项目走向了世界,成为在CNCF首个毕业的中国开源项目。

Harbor诞生于2014年,是VMware中国研发中心原创的一个开源项目,2016年正式开源。根据CNCF的最新用户调查,Harbor在中国用户的生产系统中采用率达到了47%,在所有中国原创的CNCF项目里排第一。

颇有意思的是,Harbor差不多与Kubernetes同时起步,而彼时VMware的技术路线肯定是虚拟机而非容器。是什么原因在VMware内部诞生了这样的开源项目?

对此张海宁表示,当时Docker刚出来不久,市场上很热,VMware中国研究院发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一项技术,就进行了预研,后来随着容器的普及和Harbor的开源,没想到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和Kubernets核心创始人的Craig McLuckie和Joe Beda也是没想到。

对VMware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其闭源的产品,而实际上,透过VMware 的Tanzu和Harbor的成功,可以看到VMware在开源领域的建树,对VMware的印象是该改变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