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在熊末牛初时,需要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前瞻性判断。在股市见底时可分为四种周期,顺序则为: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
同时,在判断市场走势时,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而基本面是滞后指标。
分析:
1992年8月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自2003年启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至2013年,五年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
自2010年首次提到国民经济要“调结构、促转型”,解决工业化超速、城市化滞后,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加重的现象。为什么要调结构、促转型?用以下数据来说明。
在判断世界上某一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以2008年为例,美国当年的GDP总额为14.33万亿美元,而中国为4.22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三倍,最重要的是中美在GDP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别。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都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经济结构。
美国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值的1%,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20%左右。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占GDP总值的80%,所以大家都很重视美国的“非农业就业数据”。
在中国还未推出“调结构、促转型”之前,以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22万亿美元,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占GDP总值的11%、“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49%、“第三产业”占GDP总值的40%;与美国“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差一半。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就业总人数的30%,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只占GDP总值的35%。而且中国第二产业中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10%,其它大部分工业产值来自轻纺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采矿业、钢铁业、水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10%。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中的2015年数据统计为:全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0.5%、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5%、“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占GDP总值的66.4%,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改善,虽然“三、二、一”的结构已经明确,但还有很大空间提升比重。因为,就全球平均“第三产业”(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0%以上,而中国2015年才占比50.5%,还有至少10%的上升空间,当达到60%以上才算是“调转”成功,离这种健康经济发展已经不远了。
现状:
再看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另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加快,高耗能投资下降。其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加快孕育,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约车迅猛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份额不断在扩大。
随着,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财税金融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G20经济峰会、金砖国会议、一带一路建设、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深港通展开、12月中旬中央对201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大众新新万众创业(双创)活动周各地开展、第三批新自贸区推动等,一系列的“政策周期”都有利于“市场和经济周期”的发展。
再加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由降转稳”的良好势头。
虽然中国经济转型的时间较长,一旦转型成功也将会延续多年的稳定发展。由此,股票又代表国家经济的象征,那么A股在不久的未来也会随着国内经济转型成功后,而走出几年如美股一样的长牛行情,这一点笔者仍然抱有希望和信心,同时A股上证指数挑战万点不会很遥远。
当然,四季度也有一系列的悲观因素不得忽略,例如:即将美国总统大选、美联储加息、12月解禁股规模较大、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关联影响等。
综述:
1、A股未来几年大趋势向好,持续数年牛市的概率较大;
2、上证指数横有多长竖有多长,已到横盘末端的变盘区域,不排除震荡中清除浮筹;
3、关注上证成交量变化,2000亿以下仍为弱市,5000亿左右为强市。
——李志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