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巴菲特的持仓就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了25年Q3季度的13F持仓报告,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一下伯克希尔最新的持仓,从中探寻这家巨头新一阶段的投资脉络。
依据披露,第三季度,伯克希尔的前十大持仓名单,分别为:苹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可口可乐、雪佛龙、西方石油、穆迪、安达保险、卡夫亨氏、谷歌A,十大持仓集中度达86.68%。

(伯克希尔Q3前十大持仓)
其中,前十大持仓方面,伯克希尔主要操作包括减持苹果、美银,增持安达保险、新进谷歌等;十大之外,伯克希尔则对部分持仓做了小幅调整,相对大幅度的操作包括继续增持达美乐(+13.22%),减持威瑞信(-32.36%),一键清仓霍顿房屋等。
以下为主要内容:
一、再度减持苹果股份
不出所料,继二季度减持苹果之后,伯克希尔Q3又一次卖出了苹果股票。
具体来看,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减持了约4179万股苹果,减持比例近14.92%。这笔操作导致其对苹果的持仓市值缩水约106亿美元,总持股数降至2.38亿股左右。
这也是继二季度减持2000万股之后,伯克希尔连续第二个季度卖出苹果。如果拉长时间看,伯克希尔已经从最初持有的超9亿股苹果中,累计卖出近四分之三。
尽管减持幅度不小,但目前苹果仍然稳坐伯克希尔股票持仓的“头把交椅”,占整体仓位的22.69%,与第二持仓占比日益接近。
关于苹果,研究院此前也复盘过老巴的操作,概括来说,好公司巴菲特也依然会卖,过去的操作多为15-20倍时买入,而高估30-40倍时+选择卖出。详见复盘:好公司巴菲特其实也会“卖”。
此外,段永平此前也对老巴减持,提前表达过他的看法:
·除非被call走了。主要是目前卖了以后不知道还能买什么...巴菲特不一样,他是职业投资者,他的选择会多一些。
·老巴一定是会能卖多少卖多少的。我能理解老巴卖出苹果的原因,毕竟这不是他自己很舒服的领域,pe又因为一个更不太了解的原因而变得那么高,加上他心里有可能有很多备选,或者就是单纯觉得目前股市过高,存点现金等待机会啥的。
·估计巴老目前也有点想不明白了。前面他卖在230-240的区间,现在手里还剩下的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卖?
此外,伯克希尔仍Q3延续了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减持进程,继续抛售了近3720万股美国银行股票,使之持仓比例降至10.96%。
二、建仓谷歌买入十大
除了减持苹果,伯克希尔Q3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举动,就是大举建仓买入1784万股谷歌A股票,使之一跃成为其第十大股票。
据悉,这也是伯克希尔首次建仓谷歌母公司,不过出手即重仓的风格实属罕见。
考虑在过去巴菲特对科技股一向谨慎,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买入决策是来自巴菲特本人、还是候任首席执行官阿贝尔,亦或是其他相关投资经理?不过Q3老巴还没退休呢,大型投资多少老巴得过一下?
谷歌特点相对稳健,近五年ROE平均约达25%,整体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而且在这轮AI浪潮中,公司搜索业务不但抵住了OpenAI的进攻,同时在云业务、广告业务等,也获得了二次强劲增长。
据谷歌最新财报,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市场预期的999亿美元。其中,人工智能热潮推动的云业务增长提速,同比增长34%。谷歌AI应用Gemini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6.5亿。
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希尔Q3建仓谷歌实际本身还算合理,15倍上下的PE建仓一个有成长性且有应用持续落地的公司,其实倒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谷歌,巴芒曾在过去的股东大会,表达过他们的看法:
在2019年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曾对未能更早投资谷歌表示遗憾。
巴菲特当时表示,谷歌的广告模式与伯克希尔旗下GEICO汽车保险公司的成功之道有相似之处。
芒格当时说:“我们搞砸了。”
巴菲特回应道:“他的意思是我们错过了机会。”
三、现金储备续创新高
总体来看,伯克希尔在三季度依然是美股的“净卖方”,共计卖出125亿美元股票,买入额仅为64亿美元。这已是其连续第12个季度净卖出股票,持续传递出对当前市场估值偏高的谨慎态度。
此外,伯克希尔在本季度仍未进行股票回购,这一操作自2024年5月起持续暂停。
与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现金储备规模进一步膨胀——根据本月初公布的财报,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到381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这家横跨保险、铁路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谨慎姿态,通过持续抛售股票和暂停回购,积累了巨额“弹药”。
对于这笔巨额现金的用途,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有所回应。
巴菲特表示:“我们现金数量确实是相当高,但好的机会不会每一天都出现。非常划算的交易机会明天就出现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在未来五年内并非不可能。”
伯克希尔也在本月初的10Q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其谨慎立场,指出公司业绩可能受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前九个月持续加剧,而最终结果仍难以预料。
PS:本文内容仅为观点分享,不做投资建议。
